×

王振渊的书画人生

来源:中国金融网 沈思源/文   2022年05月20日 01时58分

沈思源/文

疫情当下,很多人都在问何去何从?毫无疑问,疫情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也并不都是负面的影响。至少,疫情也让很多人的脚步慢了下来,甚至进入到一种以往不敢奢望的慢生活状态。

王振渊

有智慧、有定力的人,无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调适好自己。这样的日子里,也正是修身养性的珍贵时光。既然哪儿都去不了,不如在家读书,写字,画画。譬如很多画家在此期间创作了很多画作,很多作家在这此期间写了很多作品。我在疫情的两年多中也写了七八本书。这使得时间过得飞快。在哪儿也去不了的日子里,总要做些什么,使光阴不虚度。

书写首先是自己生命的需要,至于最后是否展览或出版,随缘。今天要写到的主人公王振渊亦是如此性情的人。不同的是,我是写书,她是书写。她每天师法古人,在疫情期间,更是抽出大量时间,抄写《道德经》。近日,她的部分书法作品在线上展览,我看后心中暗暗称赞。

我称赞的不仅是她的小楷写得好,深得赵孟頫书法之妙。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其书取法钟繇、“二王”、李邕、赵构等,于篆、隶、真、行、草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行书著称;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此外,赵孟頫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赵公的这种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王振渊受其影响尤为深刻。甚至有人评价王振渊若要自成一家,必须从赵公那里走出来。然而时至今日,她依然沉浸其中。这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她是一个极为专一的、深情的女子。但她并没有丢掉自己。我倒是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其自身的气息,一种女子的秀丽,以及皇族的贵气。

王振渊书画作品

 她说,她之所以喜欢抄写《道德经》,因为《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有深刻的影响。多年来,她一直被它的深奥文意、广博内涵所吸引,认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在通临全文之后,她也逐篇逐句书写。后来发现身边朋友对不同的篇章都有自己的喜好、解读甚至共鸣,所以在2017年,她以文创的形式将团扇与《道德经》结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语境下的表达”作品展和同名论坛。入展作品全部被收藏。之后随着对内容理解的加深,融入了更多贴近现实的想法,让经典走进书房,摆进厅堂,照见生活。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告诉人们修道的榜样是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就是顺遂自然的形式,作人也是如此,退后原来也是向前。结合当下的现实,对心中焦虑的人们倒是很好的安慰。借此养精蓄锐,待疫情好转,便可蓄势待发,事半功倍。

王振渊书画作品《虚怀若谷》

 “虚怀若谷”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是“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形容纯朴敦厚得好像未琢之木,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一个人心胸开阔了,自然可容天下,心安天地宽,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情都能安之若素,泰然处之。在安定中动起来慢慢推进,在浑浊中静下来徐徐澄清。

王振渊书画作品《功成不居》

 “功成不居”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多用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老子告诉我们,只要不自居,功绩也就不会失去。所谓“功成不居,方为贤人”,一个人一个家族的败落,也必然是因为骄傲居功而起,一个国家的衰落也是因为居功自伟,固步自封的结果。

王振渊书画作品《大象无形》

“大象无形”这一句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这一章里提到的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中国人,近乎都了熟于心。提醒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刻意为之,不要过分主张,要兼容百态。王振渊之所以尤其喜欢这一章节,是因为老子这种推崇自然而非人为的美学观念与她心中对美的理解极为契合。“大象无形”是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它揭示出最完美的文艺作品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大音希声”告诉我们要有逆向思维,最大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

我想,同样习练书法,除了师法何人,习练的内容也至关重要。天天抄写万经之王的《道德经》,日日与圣贤对话,潜移默化之中,王振渊必定能悟得其中要义,得其精髓,为其所用。那么也难怪她无论在任何一个领域,皆能游刃有余。

她的朋友中,大概都可以从她身上感受到上善若水、虚怀若谷、功成不居的美好品质,以及大象无形般的神秘不可测。

王振渊绘画作品

除了书法,王振渊也爱画画。原先,她一直最爱画兰草,因为兰草象征着高尚、自信、典雅、坚贞。后来她又爱上了画菩提叶,画蝉,画兰草。只因传说释迦摩尼佛祖在菩提树下顿悟,所以它就是智慧的象征。我们在不少古刹里也常能见到菩提树,这一方面是对佛祖的敬畏,另一方面也是参禅者对修为的一种愿望。菩提叶是心形的,经过浸泡后,叶肉脱落,叶脉清晰可见,薄如蝉翼,也表达了真心实意、清静人生的境界。也有人说它代表涅槃重生之意。至于蝉,不食人间烟火,饮露而生,所以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描摹歌颂的对象。虞世南有诗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所以,蝉寓意着高洁以及生生不息。

王振渊绘画作品

 我想,一个人写什么、画什么,其实都是她自己心境与人生的写照。如同我们可以从王振渊书法作品中,看到她渴望追求圣贤的境界。而从她画蝉画菩提叶中,或许在她内心深处,她也希望透过这一世的漫漫修行,抵达觉悟有情的菩提境界。

几个月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她的文章——《王振渊的艺术作品充盈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力量》。她说我比她自己还懂她,以至于她都不好意思将这篇文章发到朋友圈。这次,她说,你就只写我的作品。但是怎么可能仅仅只写作品呢?一个人的作品与其本人必定是息息相关的。都说字如其人。我想大家一定也已经从她的字里行间看到她的高洁与优雅了吧。

王振渊简介

出生书香世家,自幼学习书法,擅书喜画,练就一笔童子功。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20余年内外资企业财务分析及企业运营管理经验。2014年起作为基金公司创始合伙人,成功参投多个创业项目以及PE项目。

沈思源简介

中国当代作家,艺术评论家,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源点思想库创始人。

她擅长透过文字洞悉人性,通过写作直抵生命本质。著有《返思录》《我的爱》《梦醒记》《太阳之子》《灵之医者》《天国归来》《漂魂》《走着走着就遇见了》《水里的圣经》《安之书》《孤独之美》《天才女人》等多部文学作品。她的文字朴实无华,在淡定和从容中娓娓道来,却有一种触动人心的力量。她一直坚守文以载道,将自己的思考和写作专注于探求宇宙的实相、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相关资讯

王振渊的书画人生

来源:中国金融网 沈思源/文   2022年05月20日 01时58分

沈思源/文

疫情当下,很多人都在问何去何从?毫无疑问,疫情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也并不都是负面的影响。至少,疫情也让很多人的脚步慢了下来,甚至进入到一种以往不敢奢望的慢生活状态。

王振渊

有智慧、有定力的人,无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调适好自己。这样的日子里,也正是修身养性的珍贵时光。既然哪儿都去不了,不如在家读书,写字,画画。譬如很多画家在此期间创作了很多画作,很多作家在这此期间写了很多作品。我在疫情的两年多中也写了七八本书。这使得时间过得飞快。在哪儿也去不了的日子里,总要做些什么,使光阴不虚度。

书写首先是自己生命的需要,至于最后是否展览或出版,随缘。今天要写到的主人公王振渊亦是如此性情的人。不同的是,我是写书,她是书写。她每天师法古人,在疫情期间,更是抽出大量时间,抄写《道德经》。近日,她的部分书法作品在线上展览,我看后心中暗暗称赞。

我称赞的不仅是她的小楷写得好,深得赵孟頫书法之妙。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其书取法钟繇、“二王”、李邕、赵构等,于篆、隶、真、行、草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行书著称;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此外,赵孟頫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赵公的这种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王振渊受其影响尤为深刻。甚至有人评价王振渊若要自成一家,必须从赵公那里走出来。然而时至今日,她依然沉浸其中。这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她是一个极为专一的、深情的女子。但她并没有丢掉自己。我倒是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其自身的气息,一种女子的秀丽,以及皇族的贵气。

王振渊书画作品

 她说,她之所以喜欢抄写《道德经》,因为《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有深刻的影响。多年来,她一直被它的深奥文意、广博内涵所吸引,认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在通临全文之后,她也逐篇逐句书写。后来发现身边朋友对不同的篇章都有自己的喜好、解读甚至共鸣,所以在2017年,她以文创的形式将团扇与《道德经》结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语境下的表达”作品展和同名论坛。入展作品全部被收藏。之后随着对内容理解的加深,融入了更多贴近现实的想法,让经典走进书房,摆进厅堂,照见生活。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告诉人们修道的榜样是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就是顺遂自然的形式,作人也是如此,退后原来也是向前。结合当下的现实,对心中焦虑的人们倒是很好的安慰。借此养精蓄锐,待疫情好转,便可蓄势待发,事半功倍。

王振渊书画作品《虚怀若谷》

 “虚怀若谷”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是“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形容纯朴敦厚得好像未琢之木,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一个人心胸开阔了,自然可容天下,心安天地宽,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情都能安之若素,泰然处之。在安定中动起来慢慢推进,在浑浊中静下来徐徐澄清。

王振渊书画作品《功成不居》

 “功成不居”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多用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老子告诉我们,只要不自居,功绩也就不会失去。所谓“功成不居,方为贤人”,一个人一个家族的败落,也必然是因为骄傲居功而起,一个国家的衰落也是因为居功自伟,固步自封的结果。

王振渊书画作品《大象无形》

“大象无形”这一句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这一章里提到的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中国人,近乎都了熟于心。提醒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刻意为之,不要过分主张,要兼容百态。王振渊之所以尤其喜欢这一章节,是因为老子这种推崇自然而非人为的美学观念与她心中对美的理解极为契合。“大象无形”是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它揭示出最完美的文艺作品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大音希声”告诉我们要有逆向思维,最大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

我想,同样习练书法,除了师法何人,习练的内容也至关重要。天天抄写万经之王的《道德经》,日日与圣贤对话,潜移默化之中,王振渊必定能悟得其中要义,得其精髓,为其所用。那么也难怪她无论在任何一个领域,皆能游刃有余。

她的朋友中,大概都可以从她身上感受到上善若水、虚怀若谷、功成不居的美好品质,以及大象无形般的神秘不可测。

王振渊绘画作品

除了书法,王振渊也爱画画。原先,她一直最爱画兰草,因为兰草象征着高尚、自信、典雅、坚贞。后来她又爱上了画菩提叶,画蝉,画兰草。只因传说释迦摩尼佛祖在菩提树下顿悟,所以它就是智慧的象征。我们在不少古刹里也常能见到菩提树,这一方面是对佛祖的敬畏,另一方面也是参禅者对修为的一种愿望。菩提叶是心形的,经过浸泡后,叶肉脱落,叶脉清晰可见,薄如蝉翼,也表达了真心实意、清静人生的境界。也有人说它代表涅槃重生之意。至于蝉,不食人间烟火,饮露而生,所以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描摹歌颂的对象。虞世南有诗咏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所以,蝉寓意着高洁以及生生不息。

王振渊绘画作品

 我想,一个人写什么、画什么,其实都是她自己心境与人生的写照。如同我们可以从王振渊书法作品中,看到她渴望追求圣贤的境界。而从她画蝉画菩提叶中,或许在她内心深处,她也希望透过这一世的漫漫修行,抵达觉悟有情的菩提境界。

几个月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她的文章——《王振渊的艺术作品充盈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力量》。她说我比她自己还懂她,以至于她都不好意思将这篇文章发到朋友圈。这次,她说,你就只写我的作品。但是怎么可能仅仅只写作品呢?一个人的作品与其本人必定是息息相关的。都说字如其人。我想大家一定也已经从她的字里行间看到她的高洁与优雅了吧。

王振渊简介

出生书香世家,自幼学习书法,擅书喜画,练就一笔童子功。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20余年内外资企业财务分析及企业运营管理经验。2014年起作为基金公司创始合伙人,成功参投多个创业项目以及PE项目。

沈思源简介

中国当代作家,艺术评论家,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源点思想库创始人。

她擅长透过文字洞悉人性,通过写作直抵生命本质。著有《返思录》《我的爱》《梦醒记》《太阳之子》《灵之医者》《天国归来》《漂魂》《走着走着就遇见了》《水里的圣经》《安之书》《孤独之美》《天才女人》等多部文学作品。她的文字朴实无华,在淡定和从容中娓娓道来,却有一种触动人心的力量。她一直坚守文以载道,将自己的思考和写作专注于探求宇宙的实相、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