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吴富林: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金融力量

来源:中国金融网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吴富林   2023年08月01日 16时36分

中国进出口银行吴富林董事长-2.jpg

文/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 吴富林

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辈们筚路蓝缕、劈波斩浪,先后开辟出陆海丝绸之路,留下了东西方交流的千古佳话。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一幅东西方友好交往的新画卷徐徐铺展。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一带一路”倡议不断走深走实,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作为专门服务对外经济贸易投资发展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专业金融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胸怀“国之大者”,勇担职责使命,始终处于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一方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出口银行将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应对世界大变局提供中国方案。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成就斐然、特色鲜明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变为实践,从蓝图变为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推动产能合作、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协同发展,拉动了近万亿美元投资,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当地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通过全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各方共同打造了互惠互利的“朋友圈”、强化了紧密相连的交通网、构筑了经贸人文的连心桥、绘就了全球治理的新蓝图、重塑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正向能量,为全球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现有的聚焦特定区域或领域的某些全球化框架相比,共建“一带一路”独具特色。第一,“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繁荣路”。“一带一路”倡议超越地缘博弈的旧思维,是跨越地理限制、突破文化差异、谋求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新范式,“遵”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循”的是开放包容的多边主义。第二,“一带一路”是内涵丰富的“发展路”。以“五通”为基础,不仅在传统领域深耕细作,而且根据时代发展和各国关切,适时加入绿色、数字、健康、廉洁等新的内涵;既有立柱架梁、夯基垒台的“大写意”,又有精雕细琢、落地生根的“工笔画”。第三,“一带一路”是实实在在的“友谊路”。当前,美欧日等大国十分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需求,纷纷提出附带价值观要求的全球化框架。与这些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绝不是停留在理念或构想上,而是用实实在在的投入向共建国家传递获得感和幸福感。第四,“一带一路”是携手同行的“共富路”。“一带一路”建设溢出效应显著。根据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金融研究院的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不仅直接带动沿线国家GDP提高1.28%,还助推了世界经济多增0.2%。更重要的是,共建“一带一路”还惠及长远,带动沿线国家的研发投入提高8.67%、全要素生产率增加2.22%。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与关键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在世界经济屡受冲击和国际贸易投资脆弱重构面前,各国人民要求和平和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更需要以开放包容克服不确定性,以通力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当前全球发展格局呼唤新的解决方案

一是全球赤字鸿沟亟待弥合。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日益突出,大国博弈、供应链收缩、粮食短缺、能源问题等严峻复杂,“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频发,更需要坚持互利合作、共赢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为世界弥合发展鸿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一起,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内涵,是当前和未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是共建国家呼唤新的增长空间。本世纪初,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全球化进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使发展中国家经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冲击。本世纪头十年,82%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增速高于美国,到第二个十年,这一比例已降至59%。疫情冲击后遗症和全球经济碎片化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以“东升西降、南升北降”为标志性特征的世界格局演变趋于放缓。但是不论环境如何变化,对于共建国家来说,坚持开放、扩大合作,开辟增长的第二曲线都是加速发展的不二选择。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变革性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新时期深化全球合作需要长期坚持和遵循的重要方案。

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我国东、中、西部及南方与北方基础条件和发展动能存在显著差异,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超过3倍,但这也意味着发展的落差和“势能”并存。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喀什、布哈拉、巴尔克等都因贸易而生、因贸易而兴。现如今,中欧班列等横跨欧亚大陆新通道的建立,让中西部地区从“内陆腹地”成为“开放高地”,以海洋经济为主流的世界经贸格局逐步转变成陆海并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

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需要精准把握的几个关系

双边推进和多边合作相结合。根据G20报告预测,到2040年,全球基建需求缺口将达15万亿美元,单靠任何一国都难以填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融资缺口,任何新的资源投入都应受到欢迎。为此,不仅要在双边层面上与共建国家开展合作,还要与联合国、东盟、非盟、欧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发展和合作规划形成持续、有效的对接,在多边层面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新型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创新路径。

国际合作和国内发展相联通。共建“一带一路”根基在国内,重点在国际。要将“一带一路”倡议同中国式现代化结合起来,通过国际合作锻造发展内驱力,使之成为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钥匙;要分享我国市场红利,为共建国家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形成互惠互利的新型国际关系。

标志项目和民心相通相配合。重点标志性工程是补齐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发展短板的关键,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能起到接地气、聚人心的效果。下阶段,要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同时,加强统筹谋划,把握“小而美”项目投入小、收益快的特点,筑牢民心相通的基石,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民众心中生根发芽打下基础。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协调。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坚持开放原则,继续扩大合作朋友圈,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在顾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需求的同时,有效结合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特点,重点突破推进。突出重点区域,加速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突出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健康、绿色、数字、丝路电商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

优化存量和创造增量相平衡。加强在建项目的全周期管理,保质保量地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有条件的已建项目启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盘活存量。加强对增量项目的统筹规划,更好发挥存量项目的带动作用,注重配套和相互借重,同时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走进“一带一路”,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进出口银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举措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进出口银行坚守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精心打造以信贷为主导,投资、贸金、结算、咨询等并重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成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十年来,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贷款覆盖140多个共建国家,签约项目累计拉动投资超4000亿美元,带动贸易逾2万亿美元。支持共建国家建设铁路超4000公里,公路2.3万公里,机场40余个,港口30余个;金融助力100多个清洁能源电力项目,每年可节约超过2000万吨标准煤,减少约5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截至2022年末,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贷款余额达2.2万亿元,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实打实、沉甸甸的贡献。

一是聚焦互联互通,补齐发展短板。进出口银行深入对接共建国家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始终将互联互通作为优先支持领域。重点打造中老铁路、匈塞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尼泊尔博卡拉国际机场等标志性项目,支持的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项目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有效降低了区域间商品、资金、信息、技术等交易成本,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是密织经贸往来,夯实底层基础。2022年末,进出口银行经贸合作领域贷款余额1.01万亿元,占“一带一路”贷款四成以上,有力地支持了中外贸易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发挥支持外贸的传统优势,聚焦进出口环节、服务外贸主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拓宽贸易支持场景,为企业开拓共建国家市场提供助力。

三是深化产业协同,拉紧供应链条。进出口银行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为共建国家带去了紧缺的资金、技术、经验,助力东道国补链强链延链和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支持了泰国10万吨钢帘线生产厂、马来西亚光伏太阳能生产线等一大批生产项目,以及泰中罗勇工业园、印度尼西亚青山工业园、马中关丹产业园、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等14个境外园区。

四是突出绿色合作,推动转型升级。进出口银行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助推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形成了以绿色信贷为主体,绿色投资、绿色债券、绿色咨询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产品体系。实行环境和社会风险全流程管理,采用国际接轨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标准,开展负责任融资支持。持续聚焦绿色低碳项目,支持的“一带一路”清洁能源电力项目装机总规模超过2.2万兆瓦。通过支持绿色生产和绿色技术带动新型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东道国发展方式转变。

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更大力量

十载征程再启航。进出口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策划、优化结构、精进专业,依托国际化和开放型优势特色,聚焦主责主业,为“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助力。

一是守正创新,强化金融支持。发挥专业性优势,深耕共建国家市场,支持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继续优选示范性、标志性成果,打造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同时更加注重支持接地气、见效快、惠民生“小而美”项目,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与满意度。紧扣新业态、新趋势,拓展支持领域,开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更好满足企业的新需求。

二是政策引领,发挥乘数效应。以信贷资金带动商业资本,进而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层层传导带动,激发更多要素、更多资源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引领搭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体系,着重发挥在“信息中枢、资源配置、同业协作、银政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支持。

三是凝心聚力,携手多双边合作。大力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和多方合作,促进中国优势产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实现“1+1+1>3”的效果,形成国际市场大融合、大开放、大对接。加强与国内外同业、国际机构、东道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的项目合作和经验交流,通过组建银团、信贷转贷、合办论坛、人才交流等多方面凝聚合力。

四是服务前置,锻造金融软实力。注重经验交流、知识分享和能力建设合作,发挥多年深耕共建国家市场的优势,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融智+融技”服务。积极参与国际治理体系变革,参与“一带一路”相关规则、标准的磋商、制定、优化、完善。融入国际投融资体系,对接发展支持、透明度、气候融资等理念政策和规则标准,推动东西方在规则、治理方面的合作互鉴。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未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必将秉承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融资融智需求,丰富支持手段、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支持质效,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资讯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吴富林: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金融力量

来源:中国金融网 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吴富林   2023年08月01日 16时36分

中国进出口银行吴富林董事长-2.jpg

文/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 吴富林

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辈们筚路蓝缕、劈波斩浪,先后开辟出陆海丝绸之路,留下了东西方交流的千古佳话。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一幅东西方友好交往的新画卷徐徐铺展。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一带一路”倡议不断走深走实,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作为专门服务对外经济贸易投资发展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专业金融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胸怀“国之大者”,勇担职责使命,始终处于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一方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出口银行将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应对世界大变局提供中国方案。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成就斐然、特色鲜明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变为实践,从蓝图变为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推动产能合作、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协同发展,拉动了近万亿美元投资,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当地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通过全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各方共同打造了互惠互利的“朋友圈”、强化了紧密相连的交通网、构筑了经贸人文的连心桥、绘就了全球治理的新蓝图、重塑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正向能量,为全球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现有的聚焦特定区域或领域的某些全球化框架相比,共建“一带一路”独具特色。第一,“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繁荣路”。“一带一路”倡议超越地缘博弈的旧思维,是跨越地理限制、突破文化差异、谋求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新范式,“遵”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循”的是开放包容的多边主义。第二,“一带一路”是内涵丰富的“发展路”。以“五通”为基础,不仅在传统领域深耕细作,而且根据时代发展和各国关切,适时加入绿色、数字、健康、廉洁等新的内涵;既有立柱架梁、夯基垒台的“大写意”,又有精雕细琢、落地生根的“工笔画”。第三,“一带一路”是实实在在的“友谊路”。当前,美欧日等大国十分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需求,纷纷提出附带价值观要求的全球化框架。与这些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绝不是停留在理念或构想上,而是用实实在在的投入向共建国家传递获得感和幸福感。第四,“一带一路”是携手同行的“共富路”。“一带一路”建设溢出效应显著。根据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金融研究院的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不仅直接带动沿线国家GDP提高1.28%,还助推了世界经济多增0.2%。更重要的是,共建“一带一路”还惠及长远,带动沿线国家的研发投入提高8.67%、全要素生产率增加2.22%。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与关键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在世界经济屡受冲击和国际贸易投资脆弱重构面前,各国人民要求和平和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更需要以开放包容克服不确定性,以通力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当前全球发展格局呼唤新的解决方案

一是全球赤字鸿沟亟待弥合。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日益突出,大国博弈、供应链收缩、粮食短缺、能源问题等严峻复杂,“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频发,更需要坚持互利合作、共赢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为世界弥合发展鸿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一起,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内涵,是当前和未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是共建国家呼唤新的增长空间。本世纪初,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全球化进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使发展中国家经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冲击。本世纪头十年,82%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增速高于美国,到第二个十年,这一比例已降至59%。疫情冲击后遗症和全球经济碎片化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以“东升西降、南升北降”为标志性特征的世界格局演变趋于放缓。但是不论环境如何变化,对于共建国家来说,坚持开放、扩大合作,开辟增长的第二曲线都是加速发展的不二选择。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变革性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新时期深化全球合作需要长期坚持和遵循的重要方案。

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我国东、中、西部及南方与北方基础条件和发展动能存在显著差异,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超过3倍,但这也意味着发展的落差和“势能”并存。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喀什、布哈拉、巴尔克等都因贸易而生、因贸易而兴。现如今,中欧班列等横跨欧亚大陆新通道的建立,让中西部地区从“内陆腹地”成为“开放高地”,以海洋经济为主流的世界经贸格局逐步转变成陆海并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

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需要精准把握的几个关系

双边推进和多边合作相结合。根据G20报告预测,到2040年,全球基建需求缺口将达15万亿美元,单靠任何一国都难以填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融资缺口,任何新的资源投入都应受到欢迎。为此,不仅要在双边层面上与共建国家开展合作,还要与联合国、东盟、非盟、欧盟、欧亚经济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发展和合作规划形成持续、有效的对接,在多边层面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新型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创新路径。

国际合作和国内发展相联通。共建“一带一路”根基在国内,重点在国际。要将“一带一路”倡议同中国式现代化结合起来,通过国际合作锻造发展内驱力,使之成为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钥匙;要分享我国市场红利,为共建国家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形成互惠互利的新型国际关系。

标志项目和民心相通相配合。重点标志性工程是补齐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发展短板的关键,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能起到接地气、聚人心的效果。下阶段,要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同时,加强统筹谋划,把握“小而美”项目投入小、收益快的特点,筑牢民心相通的基石,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民众心中生根发芽打下基础。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协调。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坚持开放原则,继续扩大合作朋友圈,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在顾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需求的同时,有效结合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特点,重点突破推进。突出重点区域,加速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突出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健康、绿色、数字、丝路电商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

优化存量和创造增量相平衡。加强在建项目的全周期管理,保质保量地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有条件的已建项目启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盘活存量。加强对增量项目的统筹规划,更好发挥存量项目的带动作用,注重配套和相互借重,同时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走进“一带一路”,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进出口银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举措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进出口银行坚守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精心打造以信贷为主导,投资、贸金、结算、咨询等并重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成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十年来,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贷款覆盖140多个共建国家,签约项目累计拉动投资超4000亿美元,带动贸易逾2万亿美元。支持共建国家建设铁路超4000公里,公路2.3万公里,机场40余个,港口30余个;金融助力100多个清洁能源电力项目,每年可节约超过2000万吨标准煤,减少约5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截至2022年末,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贷款余额达2.2万亿元,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实打实、沉甸甸的贡献。

一是聚焦互联互通,补齐发展短板。进出口银行深入对接共建国家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始终将互联互通作为优先支持领域。重点打造中老铁路、匈塞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尼泊尔博卡拉国际机场等标志性项目,支持的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项目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有效降低了区域间商品、资金、信息、技术等交易成本,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是密织经贸往来,夯实底层基础。2022年末,进出口银行经贸合作领域贷款余额1.01万亿元,占“一带一路”贷款四成以上,有力地支持了中外贸易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发挥支持外贸的传统优势,聚焦进出口环节、服务外贸主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拓宽贸易支持场景,为企业开拓共建国家市场提供助力。

三是深化产业协同,拉紧供应链条。进出口银行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为共建国家带去了紧缺的资金、技术、经验,助力东道国补链强链延链和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支持了泰国10万吨钢帘线生产厂、马来西亚光伏太阳能生产线等一大批生产项目,以及泰中罗勇工业园、印度尼西亚青山工业园、马中关丹产业园、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等14个境外园区。

四是突出绿色合作,推动转型升级。进出口银行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助推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形成了以绿色信贷为主体,绿色投资、绿色债券、绿色咨询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产品体系。实行环境和社会风险全流程管理,采用国际接轨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标准,开展负责任融资支持。持续聚焦绿色低碳项目,支持的“一带一路”清洁能源电力项目装机总规模超过2.2万兆瓦。通过支持绿色生产和绿色技术带动新型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东道国发展方式转变。

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更大力量

十载征程再启航。进出口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策划、优化结构、精进专业,依托国际化和开放型优势特色,聚焦主责主业,为“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助力。

一是守正创新,强化金融支持。发挥专业性优势,深耕共建国家市场,支持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继续优选示范性、标志性成果,打造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同时更加注重支持接地气、见效快、惠民生“小而美”项目,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与满意度。紧扣新业态、新趋势,拓展支持领域,开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更好满足企业的新需求。

二是政策引领,发挥乘数效应。以信贷资金带动商业资本,进而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层层传导带动,激发更多要素、更多资源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引领搭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体系,着重发挥在“信息中枢、资源配置、同业协作、银政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支持。

三是凝心聚力,携手多双边合作。大力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和多方合作,促进中国优势产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实现“1+1+1>3”的效果,形成国际市场大融合、大开放、大对接。加强与国内外同业、国际机构、东道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的项目合作和经验交流,通过组建银团、信贷转贷、合办论坛、人才交流等多方面凝聚合力。

四是服务前置,锻造金融软实力。注重经验交流、知识分享和能力建设合作,发挥多年深耕共建国家市场的优势,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融智+融技”服务。积极参与国际治理体系变革,参与“一带一路”相关规则、标准的磋商、制定、优化、完善。融入国际投融资体系,对接发展支持、透明度、气候融资等理念政策和规则标准,推动东西方在规则、治理方面的合作互鉴。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未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必将秉承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融资融智需求,丰富支持手段、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支持质效,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