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铜彦的学书之道、艺术精神与书法品质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4年03月22日 12时37分

39e51398027d400bb9bff35d99c6f625_noop-1.jpg

赵鹏辉//文

朱熹《跋韩魏公与欧阳文忠公帖》云:“张敬夫尝言:‘平生所见王荆公书,皆如大忙中写,不知公安得有如许忙事?’此虽戏言,然实切中其病。今观此卷,因省平日得见韩公书迹,虽与亲戚卑幼,亦皆端严谨重,略与此同,未尝一笔作行草势。盖其胸中安静详密,雍容和豫,故无顷刻忙时,亦无纤芥忙意,与荆公之躁扰急迫正相反也。书札细事,而于人之德性其相关有如此者。熹于是窃有警焉。”同样是作书,韩琦安静详密,雍容和豫,而王安石躁扰急迫。二者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了朱熹不同的评价。显然韩琦对待书法是用心的,不分尊卑老幼,一视同仁,端严谨重,不敢有一笔懈怠。朱熹褒奖韩琦实属情理之中。

6b0b5196370e4cfeab6de0a5c847db60_noop.jpg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自古以来于此有建树者,无不敬之以礼、诚之以心。就连“游戏笔墨”的米芾为了达到理想之境,反复推敲笔墨,书写数次直至满意为止。反观当代,杂耍、戏谑者比比皆是,美其名曰创新,实则野狐禅也。真正有志于书法者,不在乎外表的花枝招展,更注重内在的深沉厚重,用心来体悟书法,张铜彦就是其中之一。他有着多重的身份,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第六、七届理事等。他骨子里流淌着书法的血液,为了静心书艺,甘愿放弃仕途,46岁提前退休。他朋松侣菊,冰雪情操,不与世人争功名,辞去金融书协主席,主动让贤,此等雅量高致着实让人敬佩,这种“舍”的背后隐藏着一颗博大宽容之胸次,更体现了其“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内心世界。为了沉静于书法艺术,断然舍弃“高位”和“名望”,真乃当代书界之名士也。“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郝经说:“书法即心法也。”信哉斯言!张铜彦对书法是“用心”的,保持宗教般的虔诚,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e3a9f9515cc346ce8ed06ac2e8c3fe5e_noop.jpg

d67c330dee7a45e19ac3e4bfa4d06e6d_noop.jpg

第一,专攻正书。其自作诗:“历代书家五体通,流芳百世一两种。我攻隶书和行楷,保留魏碑郑文公。”受精力之所限,能擅长一两种书体已不易。张铜彦有着明晰的定位,他把主攻的方向定在正书,于隶书、行楷、魏碑用功最深,为了能够实现三者齐头并进,他制定了“隶书年”“行楷年”“魏碑年”,如此交叉进行,并行不悖。经过长年累月的悉心探索,如今都已各成风格,蔚为大观。

1d17fec28ed8497da7c8acdb856811ef_noop.jpg

c300a02998fc44758019b77ab82a480f_noop.jpg

其隶书曾问道于刘炳森,得益于伊秉绶和汉隶。从样貌上看与伊秉绶有几分相似,端庄大气,雍容华贵。然而仔细比对,则又会发现,他改造了伊氏隶书,融通了篆书的笔意和颜真卿楷书的体态。他的隶书一反常态,把宽扁变成修长,有美女婵娟,不胜罗绮之态。点画粗细均匀,没有太大的波折起伏,徐徐前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玄机,借鉴了篆书的用笔,圆融浑厚,并非直来直去,“曲意”显著,生发出勃勃生机。刘熙载说:“书之有隶,生于篆,如音之有徵,生于宫。故篆取力弇气长,隶取势险节短,”又说:“隶形与篆相反,隶意却要与篆相用。以峭激蕴纡余,以倔强寓款婉,斯征品量。”张铜彦熟读书论,对此体会颇深,虽然主攻隶书,但是于源头活水——篆书下了很深的功夫。临摹了大量的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的篆书,深识“篆尚婉而通”之理。他的隶书在伊秉绶的基础上,用笔和体式都吸收了篆书的营养,方正古朴外又增添了些许圆融流美的韵味。沈曾植《海日楼札丛》云:“隶参篆势而质古,此通乎古以为变也。”张铜彦知源通变,以篆书来润泽隶书,追求高古浑穆之气象。此外,还略参颜真卿楷书的形态,活泼生趣,天机湛发。包世臣说:“篆书之圆劲满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分书之骏发满足,以毫平铺于纸上也。真书能敛墨入毫,使锋不侧者,篆意也;能以锋摄墨,使毫不裹者,分意也。有涨墨而篆意湮,有侧笔而分意漓。”张铜彦的隶书师笔不师刀,泯灭了刀刻之痕迹,充分发挥毛笔柔软的属性,保持中锋,铺毫涩行,笔与纸之间产生了摩擦,入木三分。他的隶书甚少出现涨墨、枯笔,而是以浓笔与实笔一以贯之,以不变应万变。

7eb2e13f773642ed92cbffc08044158c_noop.jpg

c6f5f94fb30f4aa184f01293bdab87ae_noop.jpg

其行楷取法颜真卿和赵孟頫,将两者融合起来形成了“三分赵貌,七分颜光”的独特面目,望之似颜体,而仔细琢磨又有三分赵体模样。颜真卿和赵孟頫占据了楷书四大家的半壁江山,他们的书法各有千秋,一直以来是后人师法的楷模。翻开书法史,不难发现一般专学颜体,或者赵体者多,而兼具者非常少。张铜彦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之路,两者兼学,在比例的取舍方面,颜体为主,赵体为辅。间架结构源于颜体,而连绵笔势则源于赵体。他的楷书既有颜体宽博雄强的气质,又得赵体行云流水的风神。郝经在《叙书》中非常明确地说:“凡学书须学篆隶,识其笔意,然后为楷,则字画自高古不凡矣。”学楷书不通篆隶则行之不远,张铜彦有着很好的篆隶功底,用笔浑厚古拙,他把篆隶的笔法施之于行楷,故而其笔下的行楷书高古华滋,不落俗套。“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张铜彦以颜、赵为宗,又融入篆隶笔意,古法用笔,可谓取法乎上。

0be02046ea3141b3a6a1b4e798c65b1b_noop.jpg

67e757b0c3e14dc3a07c78aab818c1cb_noop.jpg

其魏碑神追《郑文公碑》,又广泛涉猎《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张猛龙碑》《泰山经石峪》等。为了能够准确捕捉魏碑之神采,他常常用铅笔来描摹字形,如此反复,直到理解透彻方可罢休。“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张铜彦思虑通审,勤于用力,持之以恒。他的魏碑结体整饬,一招一式皆有法,出新意于法度之间,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北宋大儒程颢曾言:“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针对此言论,王阳明曰:“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至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程颢强调写字要心存恭敬的态度,切记糊涂乱抹。而王阳明则进一步阐明了写字的关键在用心,倘若心能够纯洁光亮,则字自然能够写好。无论是程颢的“敬心”,还是王阳明的“精明心”,都试图揭秘写字的法门在于“用心”。张铜彦是一位虔诚的书写者,每一个笔画,每一个结字无不细细推敲,他的魏碑在奇俊刚猛的基础上,化裁颜体,巧借隶书,复参篆书,融多种元素为一炉,圆润丰遒,天骨开张,卓尔不群。

2acd2e8b07fb45e6a9144df4be842214_noop.jpg

0a080f8661834dd98b2c52504ddd4c6b_noop.jpg

第二,讲究文辞。书法艺术有两大难点,一是怎么写。另一个是写什么。诸多书法家只关注前者,随手抄书,不分场合抡起笔就写,至于书写内容则“视而不见”。庄重场合写戏谑之词,高兴的氛围写哀愁之语等,这种现象层出不穷,俯拾皆是。似乎“怎么写”才是书法的关键,而“写什么”则无关紧要。事实上,经典作品往往文书合一,“怎么写”与“写什么”二者是很难分离的。继承传统,不光只是停留在笔墨技巧上,还应该透过笔墨领悟其内在的人文精神,而文辞则是古人内在精神的表征。张铜彦学习传统,除了深究“怎么写”的笔墨技巧,还对于“写什么”格外关注。每到一处,但凡遇见好的联语都会用笔记下来。又利用网络的便利,收集了大量内容优美,积极向上的文辞。此外,他还善于吸收和采纳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文辞,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他书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俨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传遍大江南北,早已深入人心,称得上他的一张文化名片。张铜彦十分在意“写什么”,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文辞,应情又应景。他的每一幅作品的文辞都是耐品和耐读的,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些文辞闪烁着先贤的哲思,也折射出他的文化情怀,优雅且充满正能量,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以文化人。

660a4f6edb3d430796e6c21afb986f93_noop.jpg

c3c07fb9f8cf4b09919d9cc48f50e4e1_noop.jpg

第三,服务大众。张铜彦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崇尚雅俗共赏。他说:“艺术家好比船,人民大众好比水,水涨才能船高。优秀的精品力作,不仅要求作者具有过硬的基本功,更要求紧接地气,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作品要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会欣赏、能流传。因此,艺术家一定要俯下身子,静下心来,经常走走基层,深入生活,虚心拜人民群众为师,从传统的、民间的、原汁原味的当地民俗文化中汲取养分,加以传承、吸纳、借鉴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作品。”为此,他参加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中国书协“书法进万家”、中国金融文联“书法下基层”等活动。下基层,走边关,访老区,实实在在与人民群众交朋友,努力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书法作品。他以优雅为前提,以经典为师,以正体为主攻方向。强调书法要雅俗共赏,让老百姓能够看得懂,够得着,品得了。而不是束之高阁,孤芳自赏。此处的俗不是通俗,低俗和媚俗,而是经过千锤百炼,化繁为简,以朴实真挚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他心系时代,心系生活,心系人民。所谓“大俗即大雅”。他的“俗”是高度提纯后的结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作品很接地气,不仅辨识度高,而且深受大众的喜爱,既有古典主义的中和雅正,又有现实主义的朴实真淳。

1f48633f21a54aa58403097c72640256_noop.jpg

cd8d7a885c294b33b3db39eb6e839ddb_noop.jpg

诚如刘守安教授所言:“他写字是沉着镇静地濡墨,而不是风樯阵马般地挥毫泼墨;他在本本分分地写字,而不是超凡拔俗地创作;他把一点一画,一字一句都从容地安排在宣纸上,得到的是预期的效果,而不是东奔西突、横涂竖抹以求意外之奇。”张铜彦是“用心”书写的艺术家,对笔与纸的要求甚为严格,有专用的毛笔和宣纸。他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写字,一笔一划无不尽心尽意。专攻正体,几十年如一日,用情专一。讲究文辞,内容积极向上,隽永深刻,耐人寻味。服务大众,以人民为师,坚持雅俗共赏。可以说他的书作有“缜密”之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论“缜密”时说:“水流花开,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这句话用在张铜彦身上颇为恰当。如今,他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深居浅出,在书法大道上持续耕耘。相信未来,他的书法会更加光彩夺目。

93d86621428847b8a1e4cbb524f57325_noop.jpg

最后,仅以一首小诗作为结尾:

书宗正体且皇皇,

既涉汀洲又汉唐。

持敬用心穷妙理,

贯通雅俗一门墙。

10604408139d46aaac4beb32e49fac4b_noop.jpg


中国金融网:张铜彦的学书之道


张铜彦与书法结缘已有五十余年。一九七二年十四岁,因书画专长被空军部队特招入伍;一九九二年三十四岁,因书画特长由国务院军转办特批转业至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二零零四年四十六岁,因痴迷书法主动辞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职务,申请提前退休,专心致力于书法艺术的研究和金融书法事业的发展;二零一五年五十七岁,主动让贤相继辞去金融书协主席、金融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书协理事等职务,静心书法艺术。

张铜彦在部队当过战士、股长、处长,在总行任过美编、编委会副主任、处长和副部长。他在认真做好上述本职工作的同时,减少各种应酬和娱乐,挤出大量业余时间,挑灯夜战,废寝忘食,把自己的情和爱全部投入到他所钟爱的书法事业上。

在五十余年的书法学习与创作中,他始终遵循“坚守传统经典,追求正大气象,面向人民大众,书写家国情怀”和“崇尚经典,师宗先贤,脚踏实地,继承出新”的理念和原则,走的是一条多种书体,多种风格,先广涉博取,后逐渐收缩,再走向专精的学书之路。

他除了自费参加过各种书法、篆刻函授和面授培训外,花费大量时间坚持自习古代经典碑帖和书论,在对篆书(篆刻)、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多种碑帖交叉练习、反复比较的基础上,最终根据自己的性格、阅历、气质、审美以及大众的喜爱度和实用性,选定了“伊体隶书”、“颜体行楷”和“魏碑”作为自己的主攻书体。

隶书以清代大家伊秉绶为主线,参以汉隶、篆书和颜楷笔法;行楷以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和《勤礼碑》为主线,揉入赵孟頫行楷的笔意和连带;魏碑以北魏郑道昭《郑文公碑》为主线,掺入《刁遵墓志》、《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颜真卿楷书等笔意。三体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自信才能自强,守正方能出新,行稳必能致远。张铜彦先生立志不忘初心,增强自信,潜心研究,不断完善,守正出新,精心创作,努力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普及提高和繁荣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相关资讯

张铜彦的学书之道、艺术精神与书法品质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4年03月22日 12时37分

39e51398027d400bb9bff35d99c6f625_noop-1.jpg

赵鹏辉//文

朱熹《跋韩魏公与欧阳文忠公帖》云:“张敬夫尝言:‘平生所见王荆公书,皆如大忙中写,不知公安得有如许忙事?’此虽戏言,然实切中其病。今观此卷,因省平日得见韩公书迹,虽与亲戚卑幼,亦皆端严谨重,略与此同,未尝一笔作行草势。盖其胸中安静详密,雍容和豫,故无顷刻忙时,亦无纤芥忙意,与荆公之躁扰急迫正相反也。书札细事,而于人之德性其相关有如此者。熹于是窃有警焉。”同样是作书,韩琦安静详密,雍容和豫,而王安石躁扰急迫。二者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了朱熹不同的评价。显然韩琦对待书法是用心的,不分尊卑老幼,一视同仁,端严谨重,不敢有一笔懈怠。朱熹褒奖韩琦实属情理之中。

6b0b5196370e4cfeab6de0a5c847db60_noop.jpg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自古以来于此有建树者,无不敬之以礼、诚之以心。就连“游戏笔墨”的米芾为了达到理想之境,反复推敲笔墨,书写数次直至满意为止。反观当代,杂耍、戏谑者比比皆是,美其名曰创新,实则野狐禅也。真正有志于书法者,不在乎外表的花枝招展,更注重内在的深沉厚重,用心来体悟书法,张铜彦就是其中之一。他有着多重的身份,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第六、七届理事等。他骨子里流淌着书法的血液,为了静心书艺,甘愿放弃仕途,46岁提前退休。他朋松侣菊,冰雪情操,不与世人争功名,辞去金融书协主席,主动让贤,此等雅量高致着实让人敬佩,这种“舍”的背后隐藏着一颗博大宽容之胸次,更体现了其“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内心世界。为了沉静于书法艺术,断然舍弃“高位”和“名望”,真乃当代书界之名士也。“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郝经说:“书法即心法也。”信哉斯言!张铜彦对书法是“用心”的,保持宗教般的虔诚,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e3a9f9515cc346ce8ed06ac2e8c3fe5e_noop.jpg

d67c330dee7a45e19ac3e4bfa4d06e6d_noop.jpg

第一,专攻正书。其自作诗:“历代书家五体通,流芳百世一两种。我攻隶书和行楷,保留魏碑郑文公。”受精力之所限,能擅长一两种书体已不易。张铜彦有着明晰的定位,他把主攻的方向定在正书,于隶书、行楷、魏碑用功最深,为了能够实现三者齐头并进,他制定了“隶书年”“行楷年”“魏碑年”,如此交叉进行,并行不悖。经过长年累月的悉心探索,如今都已各成风格,蔚为大观。

1d17fec28ed8497da7c8acdb856811ef_noop.jpg

c300a02998fc44758019b77ab82a480f_noop.jpg

其隶书曾问道于刘炳森,得益于伊秉绶和汉隶。从样貌上看与伊秉绶有几分相似,端庄大气,雍容华贵。然而仔细比对,则又会发现,他改造了伊氏隶书,融通了篆书的笔意和颜真卿楷书的体态。他的隶书一反常态,把宽扁变成修长,有美女婵娟,不胜罗绮之态。点画粗细均匀,没有太大的波折起伏,徐徐前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玄机,借鉴了篆书的用笔,圆融浑厚,并非直来直去,“曲意”显著,生发出勃勃生机。刘熙载说:“书之有隶,生于篆,如音之有徵,生于宫。故篆取力弇气长,隶取势险节短,”又说:“隶形与篆相反,隶意却要与篆相用。以峭激蕴纡余,以倔强寓款婉,斯征品量。”张铜彦熟读书论,对此体会颇深,虽然主攻隶书,但是于源头活水——篆书下了很深的功夫。临摹了大量的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的篆书,深识“篆尚婉而通”之理。他的隶书在伊秉绶的基础上,用笔和体式都吸收了篆书的营养,方正古朴外又增添了些许圆融流美的韵味。沈曾植《海日楼札丛》云:“隶参篆势而质古,此通乎古以为变也。”张铜彦知源通变,以篆书来润泽隶书,追求高古浑穆之气象。此外,还略参颜真卿楷书的形态,活泼生趣,天机湛发。包世臣说:“篆书之圆劲满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分书之骏发满足,以毫平铺于纸上也。真书能敛墨入毫,使锋不侧者,篆意也;能以锋摄墨,使毫不裹者,分意也。有涨墨而篆意湮,有侧笔而分意漓。”张铜彦的隶书师笔不师刀,泯灭了刀刻之痕迹,充分发挥毛笔柔软的属性,保持中锋,铺毫涩行,笔与纸之间产生了摩擦,入木三分。他的隶书甚少出现涨墨、枯笔,而是以浓笔与实笔一以贯之,以不变应万变。

7eb2e13f773642ed92cbffc08044158c_noop.jpg

c6f5f94fb30f4aa184f01293bdab87ae_noop.jpg

其行楷取法颜真卿和赵孟頫,将两者融合起来形成了“三分赵貌,七分颜光”的独特面目,望之似颜体,而仔细琢磨又有三分赵体模样。颜真卿和赵孟頫占据了楷书四大家的半壁江山,他们的书法各有千秋,一直以来是后人师法的楷模。翻开书法史,不难发现一般专学颜体,或者赵体者多,而兼具者非常少。张铜彦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之路,两者兼学,在比例的取舍方面,颜体为主,赵体为辅。间架结构源于颜体,而连绵笔势则源于赵体。他的楷书既有颜体宽博雄强的气质,又得赵体行云流水的风神。郝经在《叙书》中非常明确地说:“凡学书须学篆隶,识其笔意,然后为楷,则字画自高古不凡矣。”学楷书不通篆隶则行之不远,张铜彦有着很好的篆隶功底,用笔浑厚古拙,他把篆隶的笔法施之于行楷,故而其笔下的行楷书高古华滋,不落俗套。“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张铜彦以颜、赵为宗,又融入篆隶笔意,古法用笔,可谓取法乎上。

0be02046ea3141b3a6a1b4e798c65b1b_noop.jpg

67e757b0c3e14dc3a07c78aab818c1cb_noop.jpg

其魏碑神追《郑文公碑》,又广泛涉猎《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张猛龙碑》《泰山经石峪》等。为了能够准确捕捉魏碑之神采,他常常用铅笔来描摹字形,如此反复,直到理解透彻方可罢休。“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张铜彦思虑通审,勤于用力,持之以恒。他的魏碑结体整饬,一招一式皆有法,出新意于法度之间,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北宋大儒程颢曾言:“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针对此言论,王阳明曰:“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至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程颢强调写字要心存恭敬的态度,切记糊涂乱抹。而王阳明则进一步阐明了写字的关键在用心,倘若心能够纯洁光亮,则字自然能够写好。无论是程颢的“敬心”,还是王阳明的“精明心”,都试图揭秘写字的法门在于“用心”。张铜彦是一位虔诚的书写者,每一个笔画,每一个结字无不细细推敲,他的魏碑在奇俊刚猛的基础上,化裁颜体,巧借隶书,复参篆书,融多种元素为一炉,圆润丰遒,天骨开张,卓尔不群。

2acd2e8b07fb45e6a9144df4be842214_noop.jpg

0a080f8661834dd98b2c52504ddd4c6b_noop.jpg

第二,讲究文辞。书法艺术有两大难点,一是怎么写。另一个是写什么。诸多书法家只关注前者,随手抄书,不分场合抡起笔就写,至于书写内容则“视而不见”。庄重场合写戏谑之词,高兴的氛围写哀愁之语等,这种现象层出不穷,俯拾皆是。似乎“怎么写”才是书法的关键,而“写什么”则无关紧要。事实上,经典作品往往文书合一,“怎么写”与“写什么”二者是很难分离的。继承传统,不光只是停留在笔墨技巧上,还应该透过笔墨领悟其内在的人文精神,而文辞则是古人内在精神的表征。张铜彦学习传统,除了深究“怎么写”的笔墨技巧,还对于“写什么”格外关注。每到一处,但凡遇见好的联语都会用笔记下来。又利用网络的便利,收集了大量内容优美,积极向上的文辞。此外,他还善于吸收和采纳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文辞,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他书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俨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传遍大江南北,早已深入人心,称得上他的一张文化名片。张铜彦十分在意“写什么”,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文辞,应情又应景。他的每一幅作品的文辞都是耐品和耐读的,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些文辞闪烁着先贤的哲思,也折射出他的文化情怀,优雅且充满正能量,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以文化人。

660a4f6edb3d430796e6c21afb986f93_noop.jpg

c3c07fb9f8cf4b09919d9cc48f50e4e1_noop.jpg

第三,服务大众。张铜彦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崇尚雅俗共赏。他说:“艺术家好比船,人民大众好比水,水涨才能船高。优秀的精品力作,不仅要求作者具有过硬的基本功,更要求紧接地气,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作品要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会欣赏、能流传。因此,艺术家一定要俯下身子,静下心来,经常走走基层,深入生活,虚心拜人民群众为师,从传统的、民间的、原汁原味的当地民俗文化中汲取养分,加以传承、吸纳、借鉴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作品。”为此,他参加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中国书协“书法进万家”、中国金融文联“书法下基层”等活动。下基层,走边关,访老区,实实在在与人民群众交朋友,努力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书法作品。他以优雅为前提,以经典为师,以正体为主攻方向。强调书法要雅俗共赏,让老百姓能够看得懂,够得着,品得了。而不是束之高阁,孤芳自赏。此处的俗不是通俗,低俗和媚俗,而是经过千锤百炼,化繁为简,以朴实真挚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他心系时代,心系生活,心系人民。所谓“大俗即大雅”。他的“俗”是高度提纯后的结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作品很接地气,不仅辨识度高,而且深受大众的喜爱,既有古典主义的中和雅正,又有现实主义的朴实真淳。

1f48633f21a54aa58403097c72640256_noop.jpg

cd8d7a885c294b33b3db39eb6e839ddb_noop.jpg

诚如刘守安教授所言:“他写字是沉着镇静地濡墨,而不是风樯阵马般地挥毫泼墨;他在本本分分地写字,而不是超凡拔俗地创作;他把一点一画,一字一句都从容地安排在宣纸上,得到的是预期的效果,而不是东奔西突、横涂竖抹以求意外之奇。”张铜彦是“用心”书写的艺术家,对笔与纸的要求甚为严格,有专用的毛笔和宣纸。他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写字,一笔一划无不尽心尽意。专攻正体,几十年如一日,用情专一。讲究文辞,内容积极向上,隽永深刻,耐人寻味。服务大众,以人民为师,坚持雅俗共赏。可以说他的书作有“缜密”之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论“缜密”时说:“水流花开,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这句话用在张铜彦身上颇为恰当。如今,他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深居浅出,在书法大道上持续耕耘。相信未来,他的书法会更加光彩夺目。

93d86621428847b8a1e4cbb524f57325_noop.jpg

最后,仅以一首小诗作为结尾:

书宗正体且皇皇,

既涉汀洲又汉唐。

持敬用心穷妙理,

贯通雅俗一门墙。

10604408139d46aaac4beb32e49fac4b_noop.jpg


中国金融网:张铜彦的学书之道


张铜彦与书法结缘已有五十余年。一九七二年十四岁,因书画专长被空军部队特招入伍;一九九二年三十四岁,因书画特长由国务院军转办特批转业至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二零零四年四十六岁,因痴迷书法主动辞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职务,申请提前退休,专心致力于书法艺术的研究和金融书法事业的发展;二零一五年五十七岁,主动让贤相继辞去金融书协主席、金融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书协理事等职务,静心书法艺术。

张铜彦在部队当过战士、股长、处长,在总行任过美编、编委会副主任、处长和副部长。他在认真做好上述本职工作的同时,减少各种应酬和娱乐,挤出大量业余时间,挑灯夜战,废寝忘食,把自己的情和爱全部投入到他所钟爱的书法事业上。

在五十余年的书法学习与创作中,他始终遵循“坚守传统经典,追求正大气象,面向人民大众,书写家国情怀”和“崇尚经典,师宗先贤,脚踏实地,继承出新”的理念和原则,走的是一条多种书体,多种风格,先广涉博取,后逐渐收缩,再走向专精的学书之路。

他除了自费参加过各种书法、篆刻函授和面授培训外,花费大量时间坚持自习古代经典碑帖和书论,在对篆书(篆刻)、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多种碑帖交叉练习、反复比较的基础上,最终根据自己的性格、阅历、气质、审美以及大众的喜爱度和实用性,选定了“伊体隶书”、“颜体行楷”和“魏碑”作为自己的主攻书体。

隶书以清代大家伊秉绶为主线,参以汉隶、篆书和颜楷笔法;行楷以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和《勤礼碑》为主线,揉入赵孟頫行楷的笔意和连带;魏碑以北魏郑道昭《郑文公碑》为主线,掺入《刁遵墓志》、《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颜真卿楷书等笔意。三体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自信才能自强,守正方能出新,行稳必能致远。张铜彦先生立志不忘初心,增强自信,潜心研究,不断完善,守正出新,精心创作,努力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普及提高和繁荣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