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市场将迎来历史性巨变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4年08月27日 12时33分

2020-10-14-深圳-1.jpg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评论员 大河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上的发言,市场对未来金融政策的预期正发生显著转变。鲍威尔的表态不仅暗示了降息的可能性,也引发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重新评估。


鲍威尔的发言中提到通胀风险的下降和就业风险的上升,这一表述的改变标志着美联储政策重点的转变。过去一年,全球经济面临疫情后复苏、供应链紧张、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挑战,通胀问题成为各国央行的关注焦点。然而,随着通胀预期的稳定,以及就业市场的疲软,降息的呼声日益高涨。


从历史数据来看,降息通常会刺激经济增长,增强市场流动性。在降息前,美债、黄金等“分母资产”的弹性通常较大,而“分子资产”如周期性股票和工业金属则面临压力。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降息前低风险资产如美债的收益率往往会下降,推动资金流向高风险资产。降息后,随着市场逐步适应新利率环境,周期性资产有望逐步恢复。


美联储的降息虽在美国经济中产生直接影响,但对中国市场的意义在于提供政策操作的空间。若国内政策进一步宽松,并且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将可能对A股和港股形成明显提振,尤其是在港股中,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媒体娱乐等长期资产的弹性预期较大。


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也在发生变化。欧元区的经济增速放缓,欧洲央行亦面临降息压力,尤其在就业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尽管欧洲央行的主要职责是控制通胀,但就业市场的疲软已成为其决策的重要考量。


根据最新数据,欧元区在经历了今年上半年的强劲增长后,出现了下滑的迹象。欧洲央行官员普遍预期,欧元区的通胀率将逐渐回落至目标水平,但在此过程中,经济增长的乏力将令央行政策面临更大挑战。预计在9月份的会议上,欧洲央行将宣布降息,以应对经济放缓带来的压力。


在美国与欧元区普遍降息的背景下,英国央行也于近期下调了基准利率,这为全球主要央行的宽松潮流增添了动力。此外,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央行也在加快政策放松的步伐。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央行则在经历17年的紧缩周期后,仍未明确转向宽松,这使其成为全球经济政策中的一个特别案例。


在降息预期的推动下,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显著提升,资金流向新兴市场的态势愈发明显。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至7.11,接近全面收复年初的跌幅。这一变化反映出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8月2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调219个基点,显示出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降息预期的确立使得全球股票基金、比特币等风险资产吸引到大量资金流入。根据全球黄金协会的数据,全球黄金ETF在7月份吸引了37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是自2022年4月以来的最大单月流入规模,表明投资者对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在增加。


面对即将到来的金融市场巨变,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风险和机会,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随着降息预期的增强,周期性行业如能源、材料和金融等有望受益。投资者可以考虑加大对这些行业的配置比例。尤其是在美联储降息后,融资成本的降低将推动企业盈利的改善,从而提升相关股票的表现。例如,能源股在油价回暖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显著上涨。


在全球资金流向新兴市场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应关注具有增长潜力的国家和行业。中国的消费市场和科技行业,特别是电动车、半导体和生物科技等领域,都是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此外,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的消费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为投资提供机会。


由于降息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担忧,黄金等避险资产的需求将持续上升。投资者可以适度增加黄金和其他贵金属的配置,以对冲潜在的经济不确定性。此外,债券市场的配置上也应保持灵活,关注高等级债券及通胀保护债券(TIPS)的投资机会。


在股市方面,尽管风险偏好提升,投资者仍需保持警惕。建议关注那些基本面强劲、具备稳定现金流的优质公司。科技股和消费品股在降息环境中通常表现良好,但需要留意估值水平,以免在市场波动时受到过大影响。


九月的金融市场将面临历史性巨变,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将引发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投资者需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把握周期性行业和新兴市场的机会,同时关注避险资产的配置。通过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投资者有望在未来的金融环境中取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未来几个月,金融市场将继续受到各国央行政策、经济数据发布和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保持关注,及时调整策略,将是成功投资的关键。


相关资讯

金融市场将迎来历史性巨变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4年08月27日 12时33分

2020-10-14-深圳-1.jpg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评论员 大河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上的发言,市场对未来金融政策的预期正发生显著转变。鲍威尔的表态不仅暗示了降息的可能性,也引发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重新评估。


鲍威尔的发言中提到通胀风险的下降和就业风险的上升,这一表述的改变标志着美联储政策重点的转变。过去一年,全球经济面临疫情后复苏、供应链紧张、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挑战,通胀问题成为各国央行的关注焦点。然而,随着通胀预期的稳定,以及就业市场的疲软,降息的呼声日益高涨。


从历史数据来看,降息通常会刺激经济增长,增强市场流动性。在降息前,美债、黄金等“分母资产”的弹性通常较大,而“分子资产”如周期性股票和工业金属则面临压力。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降息前低风险资产如美债的收益率往往会下降,推动资金流向高风险资产。降息后,随着市场逐步适应新利率环境,周期性资产有望逐步恢复。


美联储的降息虽在美国经济中产生直接影响,但对中国市场的意义在于提供政策操作的空间。若国内政策进一步宽松,并且力度超出市场预期,将可能对A股和港股形成明显提振,尤其是在港股中,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媒体娱乐等长期资产的弹性预期较大。


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也在发生变化。欧元区的经济增速放缓,欧洲央行亦面临降息压力,尤其在就业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尽管欧洲央行的主要职责是控制通胀,但就业市场的疲软已成为其决策的重要考量。


根据最新数据,欧元区在经历了今年上半年的强劲增长后,出现了下滑的迹象。欧洲央行官员普遍预期,欧元区的通胀率将逐渐回落至目标水平,但在此过程中,经济增长的乏力将令央行政策面临更大挑战。预计在9月份的会议上,欧洲央行将宣布降息,以应对经济放缓带来的压力。


在美国与欧元区普遍降息的背景下,英国央行也于近期下调了基准利率,这为全球主要央行的宽松潮流增添了动力。此外,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央行也在加快政策放松的步伐。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央行则在经历17年的紧缩周期后,仍未明确转向宽松,这使其成为全球经济政策中的一个特别案例。


在降息预期的推动下,全球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显著提升,资金流向新兴市场的态势愈发明显。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至7.11,接近全面收复年初的跌幅。这一变化反映出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8月2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调219个基点,显示出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降息预期的确立使得全球股票基金、比特币等风险资产吸引到大量资金流入。根据全球黄金协会的数据,全球黄金ETF在7月份吸引了37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是自2022年4月以来的最大单月流入规模,表明投资者对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在增加。


面对即将到来的金融市场巨变,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风险和机会,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随着降息预期的增强,周期性行业如能源、材料和金融等有望受益。投资者可以考虑加大对这些行业的配置比例。尤其是在美联储降息后,融资成本的降低将推动企业盈利的改善,从而提升相关股票的表现。例如,能源股在油价回暖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显著上涨。


在全球资金流向新兴市场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应关注具有增长潜力的国家和行业。中国的消费市场和科技行业,特别是电动车、半导体和生物科技等领域,都是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此外,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的消费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为投资提供机会。


由于降息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担忧,黄金等避险资产的需求将持续上升。投资者可以适度增加黄金和其他贵金属的配置,以对冲潜在的经济不确定性。此外,债券市场的配置上也应保持灵活,关注高等级债券及通胀保护债券(TIPS)的投资机会。


在股市方面,尽管风险偏好提升,投资者仍需保持警惕。建议关注那些基本面强劲、具备稳定现金流的优质公司。科技股和消费品股在降息环境中通常表现良好,但需要留意估值水平,以免在市场波动时受到过大影响。


九月的金融市场将面临历史性巨变,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将引发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投资者需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把握周期性行业和新兴市场的机会,同时关注避险资产的配置。通过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投资者有望在未来的金融环境中取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未来几个月,金融市场将继续受到各国央行政策、经济数据发布和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保持关注,及时调整策略,将是成功投资的关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