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信社如何进行经营管理转型、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4年10月15日 05时56分

农信社1-1.jpg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评论员 金鉴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愈发重要,尤其是在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通过深入分析甘肃、广西、宁夏、云南、陕西、江西、青海等地农信社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经营管理转型方面的多维度探索和创新举措,进一步支持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联社以“1+N”工作机制为核心,实施全面的体制改革。通过制定“一项实施意见”和“30项具体措施”,甘肃农信社构建了多层次的服务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涵盖了对农户的信贷支持,还包括对农村基础设施、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体现了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和专业化。


甘肃省联社在过去一年内,通过选派4989名金融助理,有效地为农户授信达到70.77亿元。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农信社与乡村经济的联系,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甘肃省联社成立了金融科技与数字化发展委员会,并组建了多个跨部门团队,从柜面业务到信贷业务,形成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体系。针对32项重点任务的实施,省联社通过优化信息科技体制机制,提高了业务响应速度,显著提升了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


例如,在信贷审批上,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农信社能够更快地评估信用风险,缩短审批时间,提高了资金的周转效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通过重构股权关系,增强了与地方农合机构的联系。通过财政厅及国有企业的参股,广西农商联合银行与下属机构建立了紧密的经济联系。这种股权纽带不仅在经济层面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在管理上形成了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考核机制。


通过实施“履职正负面清单”,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明确了对农合机构的职责,使得服务更加专业化和精准化。这种模式为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了地方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宁夏黄河农商银行在建立资本纽带的同时,积极推动产权制度的优化。通过对19家县市农商行的投资,推动了区域内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宁夏黄河农商银行的投资持股平均达到28.29%,这不仅增强了其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影响力,也促进了农商行之间的良性互动。


此外,宁夏黄河农商银行还建立了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通过400余项制度的修订,提升了合规经营水平。实施“基础管理年”及“案件警示教育”活动,确保了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


云南省联社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同时,陕西省联社也强调以“优化管理体制、建设合格主体、防控金融风险”为总体思路,确保在转型中降低风险损失。陕西省联社强调通过党建工作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农信社可提高员工的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农信社需要根据地域特色和市场需求,推出适应性的金融产品。江西省联社推出的“百福文旅贷”及抚州市金溪农商银行的“古村落金融贷”,都是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的成功案例。此外,青海省联社推出的“青源e贷”等乡村振兴系列金融产品,覆盖了63%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显示出农信社在产品创新上的努力。


通过与地方政府和农民合作,农信社可以推动智能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农信社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努力,如江西省联社推出的绿色金融项目,已经为多个环保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信社在助力实体经济方面,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和农村发展需求,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广西农商联合银行的“五篇大文章”战略,旨在通过精准的金融服务,全面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策略,能够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支持农村产业、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的建设,农信社在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体制改革、科技赋能、股权重构和优化产权制度,农信社在经营管理转型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这不仅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农信社还需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以更高的质量和效率支持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讯

农信社如何进行经营管理转型、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4年10月15日 05时56分

农信社1-1.jpg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评论员 金鉴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愈发重要,尤其是在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通过深入分析甘肃、广西、宁夏、云南、陕西、江西、青海等地农信社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经营管理转型方面的多维度探索和创新举措,进一步支持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联社以“1+N”工作机制为核心,实施全面的体制改革。通过制定“一项实施意见”和“30项具体措施”,甘肃农信社构建了多层次的服务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涵盖了对农户的信贷支持,还包括对农村基础设施、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体现了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和专业化。


甘肃省联社在过去一年内,通过选派4989名金融助理,有效地为农户授信达到70.77亿元。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农信社与乡村经济的联系,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甘肃省联社成立了金融科技与数字化发展委员会,并组建了多个跨部门团队,从柜面业务到信贷业务,形成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体系。针对32项重点任务的实施,省联社通过优化信息科技体制机制,提高了业务响应速度,显著提升了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


例如,在信贷审批上,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农信社能够更快地评估信用风险,缩短审批时间,提高了资金的周转效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通过重构股权关系,增强了与地方农合机构的联系。通过财政厅及国有企业的参股,广西农商联合银行与下属机构建立了紧密的经济联系。这种股权纽带不仅在经济层面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在管理上形成了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考核机制。


通过实施“履职正负面清单”,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明确了对农合机构的职责,使得服务更加专业化和精准化。这种模式为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了地方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宁夏黄河农商银行在建立资本纽带的同时,积极推动产权制度的优化。通过对19家县市农商行的投资,推动了区域内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宁夏黄河农商银行的投资持股平均达到28.29%,这不仅增强了其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影响力,也促进了农商行之间的良性互动。


此外,宁夏黄河农商银行还建立了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通过400余项制度的修订,提升了合规经营水平。实施“基础管理年”及“案件警示教育”活动,确保了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


云南省联社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同时,陕西省联社也强调以“优化管理体制、建设合格主体、防控金融风险”为总体思路,确保在转型中降低风险损失。陕西省联社强调通过党建工作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农信社可提高员工的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农信社需要根据地域特色和市场需求,推出适应性的金融产品。江西省联社推出的“百福文旅贷”及抚州市金溪农商银行的“古村落金融贷”,都是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的成功案例。此外,青海省联社推出的“青源e贷”等乡村振兴系列金融产品,覆盖了63%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显示出农信社在产品创新上的努力。


通过与地方政府和农民合作,农信社可以推动智能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农信社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努力,如江西省联社推出的绿色金融项目,已经为多个环保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信社在助力实体经济方面,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和农村发展需求,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广西农商联合银行的“五篇大文章”战略,旨在通过精准的金融服务,全面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策略,能够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支持农村产业、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的建设,农信社在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体制改革、科技赋能、股权重构和优化产权制度,农信社在经营管理转型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这不仅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农信社还需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以更高的质量和效率支持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