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的深刻内涵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3月17日 12时41分

WechatIMG31.jpg

金透社 | 万捷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在民营经济贡献 50% 以上税收、60% 以上 GDP 的今天,银行业正以行动诠释 “两个毫不动摇” 的深刻内涵。2025 年 3 月 17 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全国工商联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提出六大行动纲领,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动能。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突破 68 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 56%,但融资成本仍高于国企 2.3 个百分点。这场金融 “及时雨” 不仅是政策响应,更是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战略定位:从 “配角” 到 “主角” 的认知重构

倡议书明确将服务民营经济提升至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的战略高度,要求银行全面检视内部制度流程,消除所有制歧视。数据显示,2024 年银行业对民营企业贷款增速达 12.7%,但首贷率仅 38%,远低于国际水平。通过差异化考核激励政策,某股份制银行将民营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提高至 2.5%,带动首贷率提升至 45%,不良率控制在 1.8%。这种制度创新为破除 “所有制偏好” 提供了样本。

信贷创新: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

倡议书提出保持稳定增量信贷供给,重点支持首贷、续贷、信用贷。建设银行 “技术流” 评价体系将科技型企业授信效率提升 40%,2024 年科技企业并购贷款余额突破 200 亿元。这种 “信贷 + 投行” 模式破解了科技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的融资难题。数据显示,2024 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达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37%,但仅覆盖 15% 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仍有巨大空间。

精准滴灌:破解小微融资 “最后一公里”

“助微计划” 扩围至全部民营经济主体,要求银行打通金融惠企 “毛细血管”。浙江网商银行 “310 模式”(3 分钟申请、1 秒放款、0 人工干预)服务 3000 万小微企业,不良率 1.2%。这种技术赋能使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1.8 个百分点。但数据显示,2024 年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仅占小微贷款的 28%,需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

亲清同行:重塑银企命运共同体

倡议书强调建立 “长期主义” 银企关系,避免过度融资与盲目抽贷。北京银行 “一企一策” 服务机制为 2000 家民营企业定制融资方案,不良率 1.1%。这种深度合作使企业存活率提升 15%,但需警惕 “垒大户” 现象,防止信贷资源错配。

多维赋能:提升民企 “体质” 的金融处方

银行业正从单一融资服务转向综合赋能。华夏银行 “五专” 科技金融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2024 年培育出几十家上市公司。这种 “融资 + 融智” 模式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增长 22%,但需构建 “金融 + 产业 + 政策” 协同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闭环。

挑战与路径: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民营经济融资仍面临三大挑战:

风险收益不匹配:科技企业贷款不良率 1.8%,但预期收益率仅 6.5%,需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征信覆盖率不足 40%,需深化大数据应用。

政策传导梗阻:减费让利政策落实度 68%,需强化监管督导。

破解之道在于:

制度创新:推广 “风险分担基金” 模式,将科技贷款风险权重从 150% 降至 120%。

技术突破:构建全国统一的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覆盖率提升至 80%。

生态构建:建立 “银行 + 政府 + 担保 + 保险” 四位一体服务网络,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1.5 个百分点。

在变革中书写金融担当

倡议书的发布,标志着银行业支持民营经济进入 “精准滴灌” 与 “长效赋能” 并重的新阶段。当金融机构将服务民营经济纳入战略核心,当信贷创新与技术突破形成共振,中国民营经济必将迎来 “枝繁叶茂” 的春天。这场变革不仅关乎 68 万亿元的信贷增量,更承载着经济结构转型的历史使命。唯有坚持 “亲清” 原则,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方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谱写银企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相关资讯

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的深刻内涵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3月17日 12时41分

WechatIMG31.jpg

金透社 | 万捷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在民营经济贡献 50% 以上税收、60% 以上 GDP 的今天,银行业正以行动诠释 “两个毫不动摇” 的深刻内涵。2025 年 3 月 17 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全国工商联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提出六大行动纲领,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动能。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突破 68 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 56%,但融资成本仍高于国企 2.3 个百分点。这场金融 “及时雨” 不仅是政策响应,更是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战略定位:从 “配角” 到 “主角” 的认知重构

倡议书明确将服务民营经济提升至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的战略高度,要求银行全面检视内部制度流程,消除所有制歧视。数据显示,2024 年银行业对民营企业贷款增速达 12.7%,但首贷率仅 38%,远低于国际水平。通过差异化考核激励政策,某股份制银行将民营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提高至 2.5%,带动首贷率提升至 45%,不良率控制在 1.8%。这种制度创新为破除 “所有制偏好” 提供了样本。

信贷创新:构建全周期服务生态

倡议书提出保持稳定增量信贷供给,重点支持首贷、续贷、信用贷。建设银行 “技术流” 评价体系将科技型企业授信效率提升 40%,2024 年科技企业并购贷款余额突破 200 亿元。这种 “信贷 + 投行” 模式破解了科技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的融资难题。数据显示,2024 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达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37%,但仅覆盖 15% 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仍有巨大空间。

精准滴灌:破解小微融资 “最后一公里”

“助微计划” 扩围至全部民营经济主体,要求银行打通金融惠企 “毛细血管”。浙江网商银行 “310 模式”(3 分钟申请、1 秒放款、0 人工干预)服务 3000 万小微企业,不良率 1.2%。这种技术赋能使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1.8 个百分点。但数据显示,2024 年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仅占小微贷款的 28%,需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

亲清同行:重塑银企命运共同体

倡议书强调建立 “长期主义” 银企关系,避免过度融资与盲目抽贷。北京银行 “一企一策” 服务机制为 2000 家民营企业定制融资方案,不良率 1.1%。这种深度合作使企业存活率提升 15%,但需警惕 “垒大户” 现象,防止信贷资源错配。

多维赋能:提升民企 “体质” 的金融处方

银行业正从单一融资服务转向综合赋能。华夏银行 “五专” 科技金融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2024 年培育出几十家上市公司。这种 “融资 + 融智” 模式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增长 22%,但需构建 “金融 + 产业 + 政策” 协同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闭环。

挑战与路径: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民营经济融资仍面临三大挑战:

风险收益不匹配:科技企业贷款不良率 1.8%,但预期收益率仅 6.5%,需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征信覆盖率不足 40%,需深化大数据应用。

政策传导梗阻:减费让利政策落实度 68%,需强化监管督导。

破解之道在于:

制度创新:推广 “风险分担基金” 模式,将科技贷款风险权重从 150% 降至 120%。

技术突破:构建全国统一的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覆盖率提升至 80%。

生态构建:建立 “银行 + 政府 + 担保 + 保险” 四位一体服务网络,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1.5 个百分点。

在变革中书写金融担当

倡议书的发布,标志着银行业支持民营经济进入 “精准滴灌” 与 “长效赋能” 并重的新阶段。当金融机构将服务民营经济纳入战略核心,当信贷创新与技术突破形成共振,中国民营经济必将迎来 “枝繁叶茂” 的春天。这场变革不仅关乎 68 万亿元的信贷增量,更承载着经济结构转型的历史使命。唯有坚持 “亲清” 原则,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方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谱写银企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