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董事长们的成绩单
来源:RMB观察 2025年03月29日 10时13分
RMB观察 | 刘玉凝 cfn版权图片
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将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把蛋糕做大
3月28日,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在该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兴业银行计划每股分红1.06元,分红金额总计220.2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30.17%,首次突破30%,连续16年上升。下一阶段,兴业银行将努力创造更大的价值,把蛋糕做大,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同时,将把保持分红率稳步上升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中期分红方面,吕家进表示,兴业银行一直在研究、观察同业等的政策。总体而言,希望投资者更有耐心,成为耐心资本,与兴业银行相伴成长,共享发展成果。
兴业银行披露的2024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实现归母净利润772.05亿元,同比增长0.12%。
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稳健向好的发展趋势更加鲜明
3月28日,民生银行发布2024年度报告。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发布致辞称,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中国民生银行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点任务,凝心聚力,拼搏奋进,经营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良好态势。民生银行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62.90亿元,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22.96亿元。截至2024年末,本集团资产总额7.8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2%;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总额6,428.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2%。
民生银行立足主责主业,发挥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作用,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科技金融组织架构,创新优化“易创”产品体系,构建多元化的科技金融生态圈,强化对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的支持,服务科技型企业户数、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均实现快速增长。坚定贯彻落实“绿色金融”战略部署,切实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全行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幅超过20%。坚持客群开发一体化、产品服务线上化、场景业务专业化、客户服务综合化,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数智化发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6,600亿元。聚焦养老金、养老服务、养老产业三大领域,强化线上线下渠道建设,“民生悦享”养老金融服务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坚持以科技和数据赋能数字金融,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快落地场景应用,经营管理数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民生银行聚焦重点领域,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精准支持“两重”“两新”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按照量、价、质平衡原则,差异化细分行业策略,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绿色信贷、制造业贷款、普惠型小微和涉农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福建等重点区域贷款占比达65.57%,比上年末提升0.69个百分点。在服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全行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性贷款规模在总资产中占比稳步提升。
民生银行优化基础产品,持续强化客户服务,推动负债实现量稳价降。聚焦客群经营和产品应用,持续推动供应链金融、代发、收单等重点业务,实现低成本结算性活期存款余额、日均规模占比均较上年提升。主动压降高成本负债,拓展活期存款来源,推动负债规模稳健增长。坚持量价平衡,加大结算存款吸收力度,加强高成本资金管理,实现负债结构优化与存款成本逐季下降。紧跟内外部经营形势变化,动态调整负债业务“量、价、期”等多维管理策略,以精细化管理推动负债业务高质量发展。
民生银行做精客群经营,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客户基础进一步夯实。全面推行基础客群集中经营模式,实施标准化经营和数字化营销;精细化运营代发、老年、小微等重点细分客群,推动客户基础进一步夯实。年末,全行境内存款客户数、新开存款客户数均实现“同比多增”,年末对公客户数、机构客户数,以及小微企业客户数、小微个人客户数均实现大幅增长。2024年末,全行零售客户数、私人银行客户数分别比上年末增长5.99%、12.48%,多年来持续抓基础产品、基础服务初见成效。
民生银行坚持战略思维,优化战略客户服务模式,战略性业务取得新突破。坚定开展大中小微个人一体化经营,稳步推进战略客户集中经营,首个全国性薪资代发业务全面落地。持续深耕供应链金融,打造覆盖核心企业强增信、脱核供应链以及小微泛供应链等多场景产品谱系,超千家支行落地供应链业务,2024年末,供应链业务融资余额比上年末增长115%。优化中小业务新模式,推广“民生e家”综合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人事管理、薪税管理、一站式代发和员工福利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多场景服务生态更加丰富。零售基础客群集中经营模式落地,网点转型持续深化,全部网点实现远程专家视频服务,客户体验进一步优化,私银服务模式形成了品牌特色优势。
民生银行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资产质量保持总体稳定。扣紧压实全面风险管理责任链条,稳妥落实资本新规,强化流动性风险、信息科技等风险管理,运营韧性进一步增强。优化全面、主动、智能的集团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在一揽子稳地产和化债政策支持下,重点领域风险得以有效化解,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末,本集团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至1.47%,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民生银行强化文化引领,企业文化融入经营管理,持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将新的企业文化不断融入经营管理。坚持“一个民生”理念,深化“文化-战略-策略-行为”传导机制,强化“中后台服务前台、总行服务基层、全行服务客户”的意识和能力,客户服务质效全面提升。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连续23年开展对口帮扶,连续17年深耕文化公益,连续17年支持中华红丝带基金防艾项目,连续12年开展“光彩·民生”先心病患儿救治项目,连续10年开展“ME创新资助计划”。持续提升ESG管理,2024年明晟(MSCI)ESG评级提升至“AAA”,为国内首批获得“AAA”评级的银行。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全面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3月28日,浙商银行发布2024年度报告。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发布致辞称,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经济回暖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2024年也是浙商银行成立20周年,是进阶登高、勇毅前行的一年,全行上下团结一心,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攻坚克难,取得了亮眼的成绩。集团总资产站稳3.3万亿新台阶,营收增速持续领跑同业,非息收入大幅提升,净利润继续保持正增长,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全面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保持定力、勇毅前行。2024年,道路方向更加清晰坚定。锚定“一流的商业银行”目标愿景,高举善本金融旗帜,持续深化五字生态,切实发扬四干精神,系统践行“善智勤”三字经,深化落实四大战略重点,以数字化为主线、以场景化为核心,大抓落实、大抓深化,全力推进夯基础、强管理、铸特色。面对金融站位定位、数字化时代、高质量发展三大变局,始终将善本金融作为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打造一流正向正行社会影响力的“金字招牌”;将智慧经营作为提升特色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专业专注行业竞争力的“经营法宝”;将人文浙银作为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打造一流共进共荣企业凝聚力的“精神内核”。
强化担当、坚定举旗。2024年,善本金融更加熠熠生辉。持续深化善本金融创新,坚持功能第一性,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场景,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金融新范式,形成以“六大支柱”为支撑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金融顾问制度开展6年来,浙商银行联合125家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成员单位,成立金融顾问工作室235家,金融顾问队伍超4,200名,并在全国16个省市推广,成为浙江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靓丽名片。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经过两年实践,形成了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3386模式”,并在全国多个区县和杭州市各辖区全面推广,成为走进政府、服务地方的重要抓手。“浙银善标”信用评价体系成效逐步显现,把更多资源投向有社会担当的企业,从社会价值视角重塑客户发展模式。善本信托工程全面启动,打造企业家实现社会价值和财富升维的有效路径,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浙银力量。
上下一心、辛勤耕耘。2024年,发展成果更加丰硕靓丽。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提升政治站位,保持战略定力,系统推进智慧经营战略体系,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资产质量持续优化,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下降。客群基础不断夯实,智慧经营能力稳步提升。立足浙江、服务浙商,为全省提供的融资服务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连续9年荣获支持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优秀单位一等奖,连续5年获评浙江省“民营企业最满意银行”,连续4年获评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评价一级行。圆满完成“深耕浙江”三年行动目标,打造了“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浙银示范。
锐意改革、矢志创新。2024年,动力活力更加充沛强劲。全面启动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始终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致力于打造智能化数字系统、敏捷化组织架构、精准化考核评价、综合化客户经理、场景化综合服务,以“一号改革工程”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改革为主线,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深入推进链式生态金融的探索实践,全面开展“金融社会价值提升年”系列活动,打造了供应链金融、园区综合金融、人才科创金融、善融资产池、数易贷、浙商交易宝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品牌。
稳中求进、苦练内功。2024年,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稳固。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夯实资产负债基础,智慧营收、弱敏感资产营收、非息收入等占比不断提升。坚持“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和“小额、分散”的授信原则,切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化解,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全面加强内部管理,将严的基调贯穿始终,严肃财经纪律,严格银企亲清关系,严格作风管理,全行合规经营能力不断提高。实施“123人才计划”,积极推进“书香浙银”建设,致力于打造“幸福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年轻人喜欢的银行”两大品牌,营造正向正行的组织生态和工作氛围,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全面打造银行业数智化转型新标杆
3月28日,浦发银行今日发布2024年度报告,董事长张为忠发表致辞。他表示,2025年,以生成式AI、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性、颠覆性的快速发展,为银行业释放出三大确定性机遇——运营效率的指数级提升,风险管理的范式重构,生态服务的无界延伸,正掀起一场银行业的“效率革命、风控革命、生态革命”。当数字时代深度重构金融肌理,当智能技术重新定义服务边界,浦发银行将2025年定为“战略提升年”,将以矢志不渝的战略定力,全面打造银行业数智化转型新标杆。
2024年是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的开局之年。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秉持“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初心,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行动纲领,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与金融供给的互融共进。经过一年的转型攻坚,全行发展动能日益强劲,在竞争中赢得了主动,让市场看到了一个再出发的“新浦发”:公司总资产规模突破9.4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23.31%,资产质量持续改善,资本市场表现亮眼,保持和巩固了全面向好的发展态势。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得益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也离不开每一位客户的信任支持、股东的长期坚守、员工的躬身耕耘。在此,我谨代表董事会向社会各界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战略驱动,数智领航。2024年,我们遵循金融发展逻辑、立足金融功能性定位,发布了完整的“数智化”战略体系——深耕“五大赛道”,构建“五数”经营新模式,打造“五大体系”,实施“四大策略”,优化“三大保障”,在战略主动性上下了一招快棋。科技金融作为主赛道,创设“商行+投行+生态”服务模式,提供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深度赋能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以“浦链通”为数字纽带,构建区块链+AI驱动的生态共建范式,重塑产业链协同效能;普惠金融以“智·惠·数”服务体系,构建小微经济精准支持网络,激活实体经济末梢活力;跨境金融以“浦赢跨境”为双轨桥梁,构建“走出去+引进来”全球化双循环通道,护航中资企业全球布局;财资金融以“财管+资管”为双翼,构建浦发集团圈和合作圈共促的财富供给生态体系,为客户创造价值;绿色金融以“浦发绿创”为低碳转型先锋,构建ESG生态价值,驱动低碳经济与生态价值双轨并行;养老金融以“浦颐金生”为综合服务标杆,构建全生命周期养老保障体系,助力银发经济和养老事业;数字金融以“智·简·融·惠”为服务矩阵,通过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驱动,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更好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贯通,数智赋能。2024年,我们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和打法,重塑数智化底层逻辑。客户生态方面,推进战略客户生态经营,与生态伙伴之间加强资源链接,开展协同创新。平台生态方面,构建“一站式+集成式”服务,焕新发布浦惠来了、手机银行APP“双芯”平台,聚焦运营流程和客户旅程,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科技生态方面,强化数字金融发展基座,带动各类系统、功能、内容的接通和整体部署,实现搭场景、建生态、强功能、扩用户的目标。数据生态方面,通过数据驱动精准挖掘商机并生成风控策略,赋能线上精准触达拓客、产品营销、风险管控、合规运营等业务场景,打造业务经营新模式。我们正以生态聚能重塑价值坐标,全面打通系统脉络,构筑新型经营组织方式与服务模式,激活价值创造的聚变反应。
机制焕新,数智聚力。2024年,我们强化落实战略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从管理思维迁徙到客户思维。全面调适调优组织架构,以基层为起点,从客户出发,增强前台力量,集约集成中后台,设立新质生产力部门,构建“前哨强、中台智、后台精”的敏捷组织体系。以柔性的专班、专组、专题模式,对重要攻坚项目进行组织变革,打破部门壁垒,提高决策效率。开展“流程再造”,推动客户一站式服务和一致性体验的视角转变和思维升级。深化“简清工程”,纵向穿透式减负,横向矩阵式协同,打通部门数据孤岛,构建跨条线敏捷响应机制。通过一系列改革,减少了业务发展的难点,打通了管理中的堵点,连接了流程中的断点,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动态适配。
治理革新,数智筑基。2024年,我们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治理现代化,对标一流公司治理实践,创新董监事多层次履职体系,持续提升董事会运行质效。我们以战略视野描绘人才蓝图,班子建设更加突出引领性,人才发展布局更具系统性,让想干事者扛重任、能干事者挑大梁、干成事者站前台。我们以数智风控筑牢高质量发展护城河,将数字基因深植风险管理全链条,实现风险识别穿透化、防控体系生态化、决策响应自动化,让每笔资金流动都有科技护航,每个业务决策背后都有智能支撑,让每份信任都得以数字守护。
2025年,以生成式AI、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性、颠覆性的快速发展,为银行业释放出三大确定性机遇——运营效率的指数级提升,风险管理的范式重构,生态服务的无界延伸,正掀起一场银行业的“效率革命、风控革命、生态革命”。当数字时代深度重构金融肌理,当智能技术重新定义服务边界,浦发银行将2025年定为“战略提升年”,将以矢志不渝的战略定力,全面打造银行业数智化转型新标杆。
以战略为锚,开启多维布局新航程。2025年,我们将把握数智化战略实施的“三个”关键——关键产品创新、关键项目攻坚、关键领域突破,强化系统联动思维,找准战略落点。明晰“六大”经营策略——深入推进“箭型”区域策略,围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分布带做好布局规划;形成重点行业策略,画好“1+N”产业地图,强化细分客群经营;深化线上化平台化策略,发挥两大APP“双芯”引领作用,提升获客活客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策略,向重点战略领域明确倾斜;完善竞争与协同策略,强化集团协同,打造整体旗舰;强化出海服务策略,紧跟中资企业境外投资布局,把握跨境投融资、跨境并购、跨境避险等业务机遇。推进“三大”改革转型——持续深化机构改革,加速推进干部人事改革,配套推进考核方式改革,实现经营管理、服务模式、价值曲线等全方位地适应性再造。
以科技赋能,构建数智生态新范式。6000多人的复合型科技人员队伍,五年来科技总投入超过330亿元,为我们数智化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2025年,我们顺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引,以人工智能和数智化能力为双翼,构建“算力、算法、平台、知识”四位一体的智能底座,统筹建设、前瞻迭代,推进AI及大模型应用体系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场景打造,在业内率先实现全栈国产化算力平台+以DeepSeek开源大模型为首的金融应用。以数据助力业务价值创造,有机融合客户流、数据流、商机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低成本广泛获客、智能化资产投放、大数据风险管控方面的创新引领作用。
以客户为本,拓展金融服务新边界。客户是银行经营永恒不变的根本。2025年,我们将围绕用户增长、服务提能、体验提升三大核心目标,纵向打造“一个客户、多个产品、一体化方案、集团服务”,横向对同一层类客户配置统一合理的产品策略、服务策略。尊重产品研发逻辑,锻造“5大超级产品+N个拳头产品”,努力实现更智慧的需求感知、更智能的场景匹配、更主动的实时触达,把“新思维,心服务”做到极致。把握好风险和业务的融合嵌入关系,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升级数智化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筑牢风险合规底板,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以文化铸魂,涵养价值创造新内核。文化是企业实现跨越周期、基业长青的根本。2025年,我们将秉持“金融向善”价值观,彰显金融的利他性和社会性,打造具有特质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四色”文化名片——以“红色金融”坚守“金融为民”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以“绿色金融”打好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底色,以“亮色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以“蓝色金融”服务广泛蓝海受众和普惠客群,让浦发银行真正成为有温度、有灵魂的金融机构。加强市值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开展多元投关,以投资者获得感为价值标尺,为股东绘就长期价值增长曲线。
科技的本质是向善,金融的初心是为民。2025年,站在数字文明与金融变革的交汇点,我们深知,每一次场景金融突破的背后,是千家万户的财富托付与实体企业的产融升级;每一项金融算法的迭代演进,都承载着我们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的坚守和担当。
光大银行董事长吴利军:持续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3月28日,光大银行发布2024年度报告。光大银行董事长吴利军发布致辞称,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也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进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扎实有力。特别是自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了社会信心,经济明显回升,发展态势更加稳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光大银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的服务浪潮,持续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奋力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牢“十五五”良好开局的筑基之年。我们将满怀信心、迎难而上、求真务实、奋发有为,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精益求精的紧迫感,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书写光大银行新的辉煌篇章!
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也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进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扎实有力。特别是自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了社会信心,经济明显回升,发展态势更加稳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光大银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的服务浪潮,持续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奋力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过去一年,光大银行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视为前行的根本遵循。我们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紧抓党纪学习教育,有力推进巡视整改工作,党的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为本行发展筑牢坚实政治根基;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金融增量政策落地,在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上持续发力,引金融活水精准润泽实体经济;坚持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价值创造,客户基础日益坚实,集团协同深入推进,市值管理成效明显;坚持落实监管要求,强化风险管控,加快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加强内控合规管理,严守风险底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业务规模稳健发展,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资本充足率继续增长,综合实力稳步上升。ESG评级连续两年稳步提高,彰显中管金融企业责任担当。
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大逻辑不会变。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政策“组合拳”,必将提振信心,鼓舞士气。我们深刻认识到,唯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方能基业长青;唯有坚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主题,方能精进臻善;唯有坚持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唯有坚持战略引领、转型驱动,方能保持航向;唯有坚持求真务实、守正创新,方能创造价值。
2025年,光大银行将持续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我们将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履行好中管金融企业职责使命,平衡好功能性和营利性的关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认真谋划发展目标,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学谋划改革发展任务,在时代的舞台上展现新作为。努力把重点经济发展任务和一揽子经济金融政策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2025年,光大银行将坚持“干”字当头,加快打造经营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挖掘自身经营优势、强化光大特色基因,全面赋能基层一线,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业务和产品,发力“阳光科创”“阳光财富”“云缴费”“阳光投行”“阳光交银”“阳光金市”等六大特色业务,铸就市场独特品牌。通过营销全量客户,拓展全量资金,夯实客户基础,让客户成为发展的源头活水。深化科技赋能,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优化科技创新机制,提升金融科技的价值贡献,让科技赋能成为发展的强大引擎。
2025年,光大银行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通过对风险的有效把控实现价值创造。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做到风险防控不留死角,有序、有节、有重点地开展长效风险防控;强化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做到境内境外、表内表外、法人并表“一盘棋”,提升风险管理前瞻性和抵御能力,完善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依托属地化经营体系,因户施策做好加固减退安排,精准化解各类风险,以化险稳发展,以发展促化险,实现发展与安全的良性互动。
2025年,光大银行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健全完善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的制度机制。不断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巩固深化整顿成果,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一体推进“三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以高质量党建培育优秀企业文化,让文化成为发展的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