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整改令,剑指江阴农商行、无锡农商行、江南农商
来源:金透财经 2025年07月01日 15时03分
金透财经 | 陈堃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与规范的大背景下,金融监管的力度与精度愈发关键。近日,江苏证监局的一系列举措引发广泛关注。在对江苏地区基金业务的深入检查中,江阴农商行、无锡农商行以及江南农商行被发现存在诸多问题,监管部门迅速亮剑,下达整改令,力求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
监管举措:警示与责令并行
6月27日,江苏证监局发布行政监管措施决定,对江阴农商行、无锡农商行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对江南农商行采取责令改正措施。这一举措清晰地表明监管部门对基金销售业务中不合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根据相关规定,三家银行需在收到决定之日起30天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后续江苏证监局还将视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问题剖析:制度、风控、信息三大症结
从现场检查结果来看,三家农商行的问题集中在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信息报送等关键领域,这些问题反映出当前监管重点监测方向,也暴露出银行在基金销售业务管理中的短板。
制度建设:根基不稳
江阴农商行在制度建设上存在明显漏洞,未建立投资人信息安全及权益保障等的风险监测机制,在信息安全愈发重要的当下,这无疑给投资者权益带来潜在威胁。江南农商行的制度缺陷更为突出,不仅未建立关于投资人信息安全及权益保障等的风险监测机制,还未就基金销售产品风险等级评估标准、方法、流程等建立评定制度,这使得产品风险评估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无锡农商行则是有关基金销售业务相关制度未根据业务实际及时更新,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漏洞百出
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三家农商行均存在严重问题。江阴农商行现有制度未对代销基金业务产品准入委员会或者专门小组予以明确,由授信审查委员会代为履职,且成员未包括合规人员,这严重影响了产品准入的合规性审查。部分从事基金销售相关业务的人员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专业能力不足可能误导投资者。此外,该行未将投资人长期投资收益等纳入分支机构和基金销售人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导致销售人员可能过度关注短期业绩,忽视投资者长期利益。同时,未审慎评估基金销售业务与其他业务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也未完善利益冲突防范机制,为潜在风险埋下隐患。
无锡农商行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合规风控人员未对新引入代销产品及其管理机构进行合规审查,负责对代销基金业务合作机构及其产品实行准入审批的委员会成员中未包括合规人员,使得产品准入缺乏有效监督。在互联网宣传方面,通过互联网对部分代销基金产品开展宣传推介过程中,未通过专门的技术系统加强统一管理,实施留痕和监控,无法保证宣传内容的合规性和真实性。个别基金销售网点未置备基金销售业务经营许可证,这一基础性的合规要求都未落实。
江南农商行部分从事基金销售相关业务的人员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合规风控人员未对新销售公募基金产品进行合规审查并出具合规审查意见,未设立产品准入委员会或者专门小组,使得产品准入和合规审查环节形同虚设。同样未将投资人长期投资收益等纳入分支机构和基金销售人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也未审慎评估基金销售业务与公司其他业务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并完善利益冲突防范机制。
信息报送:隐瞒与疏漏
信息报送环节,三家农商行也都未能达标。江阴农商行反洗钱报备落实不到位,反洗钱工作是金融安全的重要防线,这一疏漏可能导致非法资金通过基金销售渠道流入市场。无锡农商行未按规定报送基金销售业务部门负责人任职备案材料,未按规定报送基金销售业务部门负责人离任审查报告,反洗钱报备落实不到位,这些信息报送的缺失,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全面掌握银行基金销售业务的人员变动和合规情况。江南农商行在信息报送方面同样存在上述问题,未按规定报送相关材料,反洗钱报备落实不到位。
影响与反思:行业警钟敲响
此次监管部门对三家农商行的整改要求,不仅对这三家银行自身的业务发展和声誉产生重大影响,也为整个银行业基金销售业务敲响了警钟。对于银行而言,不合规的基金销售业务可能误导投资者,引发投资者信任危机,进而影响银行的客户基础和市场竞争力。从行业角度看,这些问题的暴露凸显了加强基金销售业务监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银行作为基金销售的重要渠道,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合规意识,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监管部门也需持续加强监管力度,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行业内的违规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此次事件将促使银行业在基金销售业务领域进行深刻反思与全面整改,以更加规范、稳健的姿态迎接市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