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银行中期业绩看农行人的经营智慧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9月01日 08时43分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中国农业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新增贷款1.82万亿元,净利润1399亿元,同比增长2.53%,不良贷款率降至1.28%,拨备覆盖率稳居同业首位的295%。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农行人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实现自身发展之间的精准平衡,更是国有大行在复杂环境中彰显的战略定力与创新智慧。
逆势增长的 "三稳" 密码
面对行业性挑战,农业银行以 "财务稳、资产质量稳、业务发展稳" 的 "三稳" 态势实现突围。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增速较一季度分别提升0.7个和0.4个百分点,在可比同业中增速领先。这种韧性源于其独特的经营逻辑:
资产负债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贷款结构(科技贷款增速21%、绿色贷款增速14.6%)和压降负债成本(人民币存款付息率降幅超同业),在净息差收窄周期中稳住收益基本盘。
县域市场深度耕耘:县域贷款余额突破10.77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40.9%,新增9164亿元,增速9.3%高于全行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成为最稳定的增长极。
风险防控体系升级:房地产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 "双下降",普惠零售风险整体可控,逾期不良比保持在95.11% 的高标准水平。
乡村振兴的 "农行范式"
作为服务 "三农" 的国家队,农业银行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发展动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县域金融生态:
全链条服务粮食安全:粮食全产业链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增速23.7%,覆盖从田间地头到加工流通的全环节。在黑龙江、河南等粮食主产区,农行创新 "土地经营权+农机具抵押" 模式,为种粮大户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
六位一体服务体系:构建 "物理网点+自助设备+手机银行+惠农服务点+流动金融服务+远程银行" 的立体网络,县域网点占比提升至56.6%,今年再迁建140个乡镇网点,实现金融服务 "最后一公里" 全覆盖。
数字金融赋能乡村:"惠农e贷" 余额1.79万亿元,上半年投放超1.3万亿元,县域手机银行月活客户1.22亿户,通过 "数据画像" 实现农户贷款 "秒批秒贷"。在四川凉山,农行通过 "光伏贷" 支持3.2万户农户安装分布式光伏,户均年增收超3000元。
实体经济的 "精准滴灌"
农业银行紧扣 "五篇大文章",以结构性金融供给激活经济新动能:
科技金融领跑行业:科技贷款余额4.7万亿元,新增超8000亿元,重点支持半导体、生物医药等 "卡脖子" 领域。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农行推出 "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融资" 组合产品,助力127家硬科技企业获得超200亿元授信。
绿色金融规模破局:绿色贷款余额5.72万亿元,创新 "碳中和挂钩贷款"" 林业碳汇质押 " 等产品,支持风光大基地、城市更新等项目。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农行参与投资的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年发电量超35亿千瓦时,固沙造林20万亩。
普惠金融量质齐升:普惠贷款余额4.24万亿元,惠及521万户小微企业,通过 "首贷户培育计划" 将小微企业首贷率提升至38%。在浙江义乌,农行 "小微园区贷" 为3000余家电商企业提供快速融资,平均审批时效缩短至2个工作日。
战略平衡的 "智慧哲学"
面对 "规模扩张" 与 "价值创造" 的永恒命题,农业银行管理层展现出高超的经营智慧:
量价平衡:在新增贷款1.82万亿元的同时,通过精细化定价管理,新发放人民币贷款利率保持同业较优水平;负债端压降高成本存款,上半年个人存款增速7.8%,同比多增7196亿元。
风险收益平衡:在支持房地产 "白名单" 项目投放超5300亿元的同时,建立 "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机制,确保不良率稳中有降。拨备覆盖率295% 的厚实 "安全垫",为应对周期波动提供充足缓冲。
当前长远平衡:在迁建乡镇网点的同时,加速数字化转型,"农银e贷" 余额6.52万亿元,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2.63亿户,实现线下服务的线上延伸。这种 "线下扎根+线上穿透" 的模式,正在重塑县域金融生态。
未来发展的 "战略定力"
展望下半年,农业银行以 "三个平衡" 锚定高质量发展:
规模与定价的再平衡:通过加大国债、地方债配置优化资产结构,同时运用FTP定价工具引导分支行提升风险定价能力,目标将负债成本再降5-8BP。
成本与收益的再平衡:在压降弹性费用的同时,将资源向高价值客户和场景化服务倾斜,计划新增个人养老金客户500万户,养老产业贷款余额突破300亿元。
风险与盈利的再平衡:针对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重点领域,建立 "风险预警-分类处置-清收转化" 全流程机制,目标将不良生成率控制在0.8%以内。
这场 "逆周期" 的业绩突围,折射出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行的战略担当与经营智慧。当多数银行在息差压力下收缩战线时,农行以 "服务国家战略就是最大的商业机会" 为指引,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培育出可持续的增长极。这种将社会责任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 "农行范式",不仅为行业转型提供了范本,更彰显了中国银行业在复杂环境中 "以稳促进、以进固稳" 的发展韧性。正如王志恒行长所言:"我们始终相信,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金融服务,终将在长期主义中收获复利。" 这种信念与智慧,正是农行人穿越周期的根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