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上半年仍持续保持领先水平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9月01日 08时47分
8月29日,建设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经营业绩报告,多项关键指标表现优异,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仍持续保持领先水平。
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核心指标表现突出
截至2025年6月末,建设银行经营收入达3859.05亿元,同比增长2.9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52.18亿元,同比增长4.02%;拨备前利润2901.03亿元,同比增长3.37%。尽管净利润1626.38亿元,同比下降1.45%,但整体经营业绩仍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同时,拨备覆盖率为239.40%,较上年末提升5.8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34%,资本充足水平同业领先。
重点领域贷款增长显著,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
建设银行在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方面成效显著。截至6月末,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1%;绿色贷款余额5.7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8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0%,贷款客户36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30.45万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8523.77亿元,较年初增长13.44%。
在服务国家建设方面,建设银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1.7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3.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2%;民营企业贷款6.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2%;涉农贷款余额3.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7%;县域各项贷款余额5.9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
消费金融业务发力,助力扩大内需
当前,提振消费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建设银行在这方面积极作为,截至2025年6月末,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贷款累计投放超900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6141.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62.99亿元;信用卡贷款余额1.05万亿元;“建行生活” 承接发放172个城市56亿元消费补贴金额,拉动民生消费超40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15万亿元,继续保持同业第一。
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科技赋能金融服务
建设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副行长雷鸣表示,建行全面完成核心系统分布式转移后,日均批处理时长缩短30%,联机交易处理能力提升1.6 倍。同时,建成千亿级参数的金融大模型,授信审批AI助手将财务分析报告生成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分钟级,评级审查意见生成仅需40秒。此外,专营客户经理平均深度服务客户数从原来的200人增加到600人,研发效率也大幅提升。
息差水平保持领先,风险管理能力增强
尽管息差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二季度息差为1.4%,在可比同业中仍然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建行通过持续做好信用政策的动态调整和差别化安排,推进信贷结构调整,优化信贷流程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风险。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81%,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深度分析与评论
建设银行在2025年上半年能够持续保持领先水平,得益于其在多个方面的积极举措和有效管理。一是在经营策略上,建行锚定 “三稳”“三优”“三控” 目标不动摇,通过提升量价平衡发展能力、加快培育新动能、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和夯实风险防控根基等措施,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中有进。
二是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建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无论是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还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贷款,都实现了较快增长,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三是数字化转型成为建行保持领先的重要驱动力。通过科技赋能,建行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客户体验。例如,授信审批AI助手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为客户提供了更快捷的服务。
四是在风险管理方面,建行持续完善风险内控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风险监测和防控。尽管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加,但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均有所下降,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升,风险抵补能力充足,确保了银行的稳健运营。
然而,建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息差下行压力等。但正如建行管理层所表示的,将通过主动管理,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服务能力,努力保持息差在可比同业中的领先水平。总体来看,建设银行在上半年的表现可圈可点,未来也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