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信贷市场暗藏巨大隐患,下一场金融风暴正在“点燃”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9月12日 12时45分

美国20.jpg

中国金融网 | 金岩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美国信贷市场正潜藏着可能引发下一场金融风暴的巨大隐患。多位金融界权威人士发出警示,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危机或许正在悄然酝酿。


高盛前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的观点令人警醒。他指出,从历史规律来看,美国大约每四到五年就会遭遇一次重大危机,如过去的主权债务危机、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次贷危机等。如今,虽然多数人预测中并未包含全面金融危机,美国股市处于高位,经济也展现出一定韧性,但信贷市场却成为一个危险的信号源。布兰克费恩认为,重大市场事件往往与杠杆相关,当下信贷杠杆或许正隐匿于难以察觉之处。


当前,美国信贷市场的一些关键指标正闪烁着危险的信号。信贷息差处于历史低位,ICE美国银行美国高收益指数期权调整价差上周徘徊在2.84% 附近,接近历史低点。这一现象意味着投资者对市场风险的认知可能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市场风险较小,从而接受较低的收益补偿。然而,鉴于近期部分行业与整体经济的疲软迹象,一些市场专业人士担忧,信贷息差过低实际上是投资者错误定价风险的警示。在过往的金融市场波动中,类似的息差状况常被视作危机前的预兆,一旦市场环境逆转,投资者可能会因风险定价失误而遭受重创。


流入私人信贷的资金变化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私人信贷领域资金流入强劲,私人信贷管理的资产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投资者为追求更高收益率而增加杠杆的行为。布兰克费恩指出,一些保险公司活跃于私人信贷领域,其投资活动可能导致杠杆效应显现。这种过度追求收益而忽视风险的行为,无疑在为信贷市场埋下一颗颗 “定时炸弹”。一旦市场形势不利,这些隐藏的杠杆将放大损失,引发连锁反应。


美国私募信贷市场也面临着违约警告激增的困境。多家机构报告显示,私募信贷市场潜在压力渐显。摩根大通基于KBRA DLD数据的报告表明,如果将预期产生损失的非应计贷款纳入计算,该市场违约率已攀升至5.4%,与广义银团贷款市场违约率大致相当。而且,私募信贷市场对违约的定义较为狭义,实际违约情况可能被掩盖。若将到期延展和利息支付从现金转为实物支付等 “选择性违约” 纳入考量,借款人无法履行债务义务的比例会远高于公开数据。同时,宽松的承销标准使得放贷机构在经济下行时可能面临超额损失。过去几年,私募信贷基金募资过快,导致承销环节把关不严,这无疑是在给市场积累风险。


此外,美国信贷市场的风险并非孤立存在,它与房地产市场、企业经营等多个领域紧密相连。以房地产市场为例,虽然近期抵押贷款申请量环比增长9.2%,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平均合约利率降至6.49%,为自2024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但这背后是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劳动力市场疲软数据推动的结果。一旦经济形势出现波动,利率走势反转,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可能瞬间瓦解,进而冲击与之相关的信贷资产质量。企业方面,部分行业如家居用品、零售和汽车零部件等,因受到信贷市场波动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偿债能力面临考验。那些依赖海外供应链、评级较低的企业,在信贷收紧时,更难获得资金支持,违约风险大幅上升。


尽管目前美国经济仍有一定支撑因素,如美联储准备降息可能推动股市进一步上扬,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增长潜力也备受期待,但这些利好因素无法掩盖信贷市场的深层隐患。一旦信贷市场的脆弱环节被触发,连锁反应可能迅速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甚至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动荡。美国信贷市场的 “暗涌” 绝非危言耸听,不安信号已经频繁闪现。全球金融市场参与者都需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美国信贷市场动态,提前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因为下一场金融风暴或许已近在咫尺,随时可能爆发。


相关资讯

美国信贷市场暗藏巨大隐患,下一场金融风暴正在“点燃”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5年09月12日 12时45分

美国20.jpg

中国金融网 | 金岩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美国信贷市场正潜藏着可能引发下一场金融风暴的巨大隐患。多位金融界权威人士发出警示,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危机或许正在悄然酝酿。


高盛前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的观点令人警醒。他指出,从历史规律来看,美国大约每四到五年就会遭遇一次重大危机,如过去的主权债务危机、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次贷危机等。如今,虽然多数人预测中并未包含全面金融危机,美国股市处于高位,经济也展现出一定韧性,但信贷市场却成为一个危险的信号源。布兰克费恩认为,重大市场事件往往与杠杆相关,当下信贷杠杆或许正隐匿于难以察觉之处。


当前,美国信贷市场的一些关键指标正闪烁着危险的信号。信贷息差处于历史低位,ICE美国银行美国高收益指数期权调整价差上周徘徊在2.84% 附近,接近历史低点。这一现象意味着投资者对市场风险的认知可能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市场风险较小,从而接受较低的收益补偿。然而,鉴于近期部分行业与整体经济的疲软迹象,一些市场专业人士担忧,信贷息差过低实际上是投资者错误定价风险的警示。在过往的金融市场波动中,类似的息差状况常被视作危机前的预兆,一旦市场环境逆转,投资者可能会因风险定价失误而遭受重创。


流入私人信贷的资金变化也不容忽视。近年来,私人信贷领域资金流入强劲,私人信贷管理的资产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投资者为追求更高收益率而增加杠杆的行为。布兰克费恩指出,一些保险公司活跃于私人信贷领域,其投资活动可能导致杠杆效应显现。这种过度追求收益而忽视风险的行为,无疑在为信贷市场埋下一颗颗 “定时炸弹”。一旦市场形势不利,这些隐藏的杠杆将放大损失,引发连锁反应。


美国私募信贷市场也面临着违约警告激增的困境。多家机构报告显示,私募信贷市场潜在压力渐显。摩根大通基于KBRA DLD数据的报告表明,如果将预期产生损失的非应计贷款纳入计算,该市场违约率已攀升至5.4%,与广义银团贷款市场违约率大致相当。而且,私募信贷市场对违约的定义较为狭义,实际违约情况可能被掩盖。若将到期延展和利息支付从现金转为实物支付等 “选择性违约” 纳入考量,借款人无法履行债务义务的比例会远高于公开数据。同时,宽松的承销标准使得放贷机构在经济下行时可能面临超额损失。过去几年,私募信贷基金募资过快,导致承销环节把关不严,这无疑是在给市场积累风险。


此外,美国信贷市场的风险并非孤立存在,它与房地产市场、企业经营等多个领域紧密相连。以房地产市场为例,虽然近期抵押贷款申请量环比增长9.2%,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平均合约利率降至6.49%,为自2024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但这背后是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劳动力市场疲软数据推动的结果。一旦经济形势出现波动,利率走势反转,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可能瞬间瓦解,进而冲击与之相关的信贷资产质量。企业方面,部分行业如家居用品、零售和汽车零部件等,因受到信贷市场波动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偿债能力面临考验。那些依赖海外供应链、评级较低的企业,在信贷收紧时,更难获得资金支持,违约风险大幅上升。


尽管目前美国经济仍有一定支撑因素,如美联储准备降息可能推动股市进一步上扬,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增长潜力也备受期待,但这些利好因素无法掩盖信贷市场的深层隐患。一旦信贷市场的脆弱环节被触发,连锁反应可能迅速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甚至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动荡。美国信贷市场的 “暗涌” 绝非危言耸听,不安信号已经频繁闪现。全球金融市场参与者都需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美国信贷市场动态,提前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因为下一场金融风暴或许已近在咫尺,随时可能爆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