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摄大型图片纪实|举国哀思,15亿人惜别袁隆平!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1年05月22日 21时13分

XxjpsgC007228_20210522_PEPFN0A001.JPG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2019年9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这一天,5件大事在中国发生:云南漾濞6.4级地震;青海果洛州玛多县2时4分7.4级地震;“祝融号”火星车10时40分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13时02分逝世,享年99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3时07分逝世,享年91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逝世,让举国哀思,15亿人惜别袁隆平!

XxjpsgC007229_20210522_PEPFN0A001.JPG

 2013年8月19日,袁隆平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就在不久前,这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杂交水稻事业发展中,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还带病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坚持科研工作。他与他的团队人员一起,探讨双季稻亩产3000斤攻关项目的实施方案。

今天,老先生带着对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科研目标的希冀,以及对其钟爱一生的杂交水稻事业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袁隆平先生,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是在科学大道上,不畏艰险在崎岖小路上攀登,最终达到其科研领域光辉顶点的人。

XxjpsgC007225_20210522_PEPFN0A001.JPG

 这是1981年,袁隆平为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育种培训班遴选讲课用的杂交水稻标本。新华社发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

XxjpsgC007222_20210522_PEPFN0A001.JPG

这是1976年,袁隆平(右)与同事李必湖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发

XxjpsgC007223_20210522_PEPFN0A001.JPG

2014年5月26日,袁隆平在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上进行主题演讲。这是袁隆平在育种家委员会开放会议后接受采访。新华社发(张宇 摄)

XxjpsgC007226_20210522_PEPFN0A001.JPG

2007年5月10日,袁隆平在实验田观察水稻长势。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XxjpsgC007227_20210522_PEPFN0A001.JPG

2012年1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右)为袁隆平(左)颁发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表彰他在热带农业发展领域的贡献。 新华社发(张纹综 摄)

XxjpsgC007312_20190922_PEPFN0A001.JPG2013年10月17日,袁隆平出席在湖南永州举行的“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现场会。新华社记者 白禹 摄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广西灌阳揭牌

2019年10月9日,在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袁隆平接受媒体采访。

当日,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揭牌。工作站的主要任务是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为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转换和应用推广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选育优质超级稻品种,完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广西灌阳揭牌

2019年10月9日,在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袁隆平院士(前右三)出席工作站揭牌仪式。

当日,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揭牌。工作站的主要任务是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为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转换和应用推广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选育优质超级稻品种,完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2017年9月29日,袁隆平在湖南湘潭河口镇的试验田中查看低镉水稻的长势。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2019年9月16日,袁隆平(前右一)在长沙出席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新华社发(陈思汗摄)

隆平水稻博物馆在长沙开馆

9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出席隆平水稻博物馆开馆仪式。

当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的隆平水稻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隆平水稻博物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观众除了在展厅感知、学习水稻文化知识外,还可以在博物馆的文化园区开展户外稻田体验活动。

新华社记者 柳王敏 摄

2020年11月16日,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向袁隆平颁发“中智建交50周年纪念奖章”。当晚,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代表智利政府在长沙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颁发了“麦哲伦海峡奖”。

新华社记者 周勉 摄

1046.3公斤!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公开测产

2019年10月22日,袁隆平(右二)与测产专家组考察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试验示范田。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西南大学师生缅怀袁隆平院士

5月22日,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西南大学,学生们来到袁隆平雕塑前敬献鲜花、表达哀思。

当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得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后,西南大学师生纷纷来到校园内的袁隆平雕塑前敬献鲜花、表达哀思,送别袁隆平院士。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他曾捐资在母校设立“袁隆平奖学金”。

新华社发(秦廷富 摄)

西南大学师生缅怀袁隆平院士

5月22日,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西南大学,学生们来到袁隆平雕塑前敬献鲜花、表达哀思。

当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得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后,西南大学师生纷纷来到校园内的袁隆平雕塑前敬献鲜花、表达哀思,送别袁隆平院士。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他曾捐资在母校设立“袁隆平奖学金”。

新华社发(秦廷富 摄)

西南大学师生缅怀袁隆平院士

5月22日,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西南大学,学生们来到袁隆平雕塑前敬献鲜花、表达哀思。

当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得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后,西南大学师生纷纷来到校园内的袁隆平雕塑前敬献鲜花、表达哀思,送别袁隆平院士。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他曾捐资在母校设立“袁隆平奖学金”。

新华社发(秦廷富 摄)

图片在微摄(APP)持续更新中,敬请关住!

相关资讯

微摄大型图片纪实|举国哀思,15亿人惜别袁隆平!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1年05月22日 21时13分

XxjpsgC007228_20210522_PEPFN0A001.JPG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2019年9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这一天,5件大事在中国发生:云南漾濞6.4级地震;青海果洛州玛多县2时4分7.4级地震;“祝融号”火星车10时40分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13时02分逝世,享年99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3时07分逝世,享年91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逝世,让举国哀思,15亿人惜别袁隆平!

XxjpsgC007229_20210522_PEPFN0A001.JPG

 2013年8月19日,袁隆平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就在不久前,这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杂交水稻事业发展中,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还带病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坚持科研工作。他与他的团队人员一起,探讨双季稻亩产3000斤攻关项目的实施方案。

今天,老先生带着对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科研目标的希冀,以及对其钟爱一生的杂交水稻事业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袁隆平先生,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是在科学大道上,不畏艰险在崎岖小路上攀登,最终达到其科研领域光辉顶点的人。

XxjpsgC007225_20210522_PEPFN0A001.JPG

 这是1981年,袁隆平为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育种培训班遴选讲课用的杂交水稻标本。新华社发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

XxjpsgC007222_20210522_PEPFN0A001.JPG

这是1976年,袁隆平(右)与同事李必湖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发

XxjpsgC007223_20210522_PEPFN0A001.JPG

2014年5月26日,袁隆平在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上进行主题演讲。这是袁隆平在育种家委员会开放会议后接受采访。新华社发(张宇 摄)

XxjpsgC007226_20210522_PEPFN0A001.JPG

2007年5月10日,袁隆平在实验田观察水稻长势。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XxjpsgC007227_20210522_PEPFN0A001.JPG

2012年1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右)为袁隆平(左)颁发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表彰他在热带农业发展领域的贡献。 新华社发(张纹综 摄)

XxjpsgC007312_20190922_PEPFN0A001.JPG2013年10月17日,袁隆平出席在湖南永州举行的“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现场会。新华社记者 白禹 摄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广西灌阳揭牌

2019年10月9日,在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袁隆平接受媒体采访。

当日,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揭牌。工作站的主要任务是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为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转换和应用推广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选育优质超级稻品种,完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广西灌阳揭牌

2019年10月9日,在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袁隆平院士(前右三)出席工作站揭牌仪式。

当日,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小龙村揭牌。工作站的主要任务是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为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转换和应用推广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选育优质超级稻品种,完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2017年9月29日,袁隆平在湖南湘潭河口镇的试验田中查看低镉水稻的长势。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2019年9月16日,袁隆平(前右一)在长沙出席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新华社发(陈思汗摄)

隆平水稻博物馆在长沙开馆

9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出席隆平水稻博物馆开馆仪式。

当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的隆平水稻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隆平水稻博物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观众除了在展厅感知、学习水稻文化知识外,还可以在博物馆的文化园区开展户外稻田体验活动。

新华社记者 柳王敏 摄

2020年11月16日,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向袁隆平颁发“中智建交50周年纪念奖章”。当晚,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代表智利政府在长沙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颁发了“麦哲伦海峡奖”。

新华社记者 周勉 摄

1046.3公斤!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首次公开测产

2019年10月22日,袁隆平(右二)与测产专家组考察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试验示范田。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西南大学师生缅怀袁隆平院士

5月22日,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西南大学,学生们来到袁隆平雕塑前敬献鲜花、表达哀思。

当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得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后,西南大学师生纷纷来到校园内的袁隆平雕塑前敬献鲜花、表达哀思,送别袁隆平院士。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他曾捐资在母校设立“袁隆平奖学金”。

新华社发(秦廷富 摄)

西南大学师生缅怀袁隆平院士

5月22日,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西南大学,学生们来到袁隆平雕塑前敬献鲜花、表达哀思。

当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得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后,西南大学师生纷纷来到校园内的袁隆平雕塑前敬献鲜花、表达哀思,送别袁隆平院士。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他曾捐资在母校设立“袁隆平奖学金”。

新华社发(秦廷富 摄)

西南大学师生缅怀袁隆平院士

5月22日,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西南大学,学生们来到袁隆平雕塑前敬献鲜花、表达哀思。

当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得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后,西南大学师生纷纷来到校园内的袁隆平雕塑前敬献鲜花、表达哀思,送别袁隆平院士。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他曾捐资在母校设立“袁隆平奖学金”。

新华社发(秦廷富 摄)

图片在微摄(APP)持续更新中,敬请关住!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