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探访录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3年07月05日 12时41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更有力宣传好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展现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金融力量,农银报业今年启动了“乡村振兴金看点”融媒体行动,派出多路记者分赴各地,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扎实开展采访、调研。

本期,让我们走进2021年10月启动建设的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一起看看示范区里的振兴新画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探访录

中国城乡金融报记者 李彦赤 何东 通讯员 谢钢

春夏之交的四川乡村,从早到晚一片热闹景象:

清晨,一场新雨过后,四川成都新津区宝墩镇种植基地里的水稻挂满露珠,在这片4500年前就有先民耕作的川西沃野,当代新农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上午9点,距宝墩镇几十公里外的四川眉山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游客们已在粉花碧叶、白墙黛瓦的乡村美景中流连忘返。但永丰村村民无暇他顾,2022年粮食喜获丰收,他们正在抢抓时间打理“天府粮仓”高标准农田。

大凉山西昌,蓝花楹绽放得分外美丽,下午6点,600多年历史的“建昌古城”内仍游人如织,“古夷彝绣”店铺里摆满了当地绣娘们的刺绣,琳琅满目,让游客们挑花了眼。

时至午夜,西昌的喧嚣消失于邛海浓浓夜色中,此时,成都彭州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里依然是人声鼎沸,来自各地的商贩忙着农产品交易,卸车、打包、称重、装车,丰富的菜品奔向全国老百姓的菜篮子……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四川乡村一片盎然景象,利好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涌向乡村一线,已经成立一年半时间的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也正在结出累累硕果。

“活水”浇灌  让“天府粮仓”更丰饶

2021年10月14日,四川迎来一件大事。国家乡村振兴局、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三方共建的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拉开建设大幕。示范区选择在四川眉山市全域以及省内14个县(市、区)开展首批试点。根据共建方案,示范区将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条主线,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示范区建立至今一年半,“区”里“振兴大事”不断。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考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2022年末,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提出在全省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推动以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为代表的各区域差异化发展,并明确了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保障措施。今年5月,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会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立覆盖“天府粮仓”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涉农贷款总量显著增长。

“栽种立夏秧,稻谷满粮仓。”5月初,记者走进彭州市(成都市代管县级市)“天府粮仓”敖平片区十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放眼望去田野间一片绿意盎然。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粮袋子”“菜篮子”保供主阵地和全国“菜篮子”工程标杆,彭州市粮食和蔬菜面积已达137万亩。

640.jpg

 ▲彭州市“天府粮仓”敖平片区十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

正值水稻进入插秧阶段,农民们赶早下地干农活,作为“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的另一主体,银行的客户经理亦抢抓农时,送金融服务到田间地头。“今年农行出台了《天府粮仓贷管理办法》,审批通过了全省首笔彭州‘天府粮仓贷’8.1亿元,主要支持濛阳、敖平片区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等工程项目,助力彭州‘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打造。”农行四川彭州支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四川成都新津区宝墩镇,是承载古蜀农耕文明“宝墩文化”的重要见证地。在宝墩镇龙马村新农汪氏家庭农场,记者见到成都市规模化种粮带头人、新津农村职业经理人、龙马粮农协会会长汪友良。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农人”,汪友良十多年来在成都各地种植水稻2万亩,带动周边农户超过50人发展规模化农业种植。2022年,他被四川省政府评为“农业致富带头人”。

据汪友良介绍,在“天府粮仓”核心片区,他的家庭农场近年来已经建立了2个烘干中心并投入使用,帮助周围农户解决晒粮难题。2022年,他通过成都市打造的金融保险服务平台“农贷通”向农业银行申请到300万元贷款,让农场粮食贮藏中心建设走上正轨。

“现在申请贷款,政府有贴息,对种粮大户每亩也有补贴,坚定了我们种粮的信心。”汪友良介绍道。

记者从成都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了解到,2023年,成都市将巩固提升农业职业经理人选拔培育经验,新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1万名。

农耕文化在四季更替中传承延续,丰收愿景在一个个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实践中照进现实。走进“天府粮仓”永丰片区——四川眉山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不少观光客在“田成方、渠成网、路成行”的田间穿行,一片片种满绿油油水稻的高标准农田延伸至公路边。依托于水稻产业和技术优势,永丰村目前已建成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调研,对当地坚持粮食种植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做法表示肯定。

640-1.jpg

 ▲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

“去年全村水稻平均亩产700公斤,全村水稻总产量超过4000吨,是收成最好的一年!永丰村的农业以粮食生产为核心,这个不会变!”全国人大代表、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向记者介绍道。今年,永丰村围绕“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项目,今年要做到“粮食总产量只增不减、耕作面积只增不减、亩产量只增不减”。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不仅仅是农民的牵挂,更是示范区内金融机构工作的着力点。在四川省唯一全域纳入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地级市——眉山市,农业银行与眉山6个区县政府及眉山天府新区管委会签订“共建天府粮仓合作协议”。在永丰村,农行眉山东坡支行对种粮大户、致富带头人、种粮专业合作社提供专业金融服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该行已对永丰村累计建档561户,“惠农e贷”余额860余万元。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产业振兴,银行给我们种粮大户提供了方便的融资平台,使我们产业发展得到保障。”李雪平说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格局中居于重要战略位置。记者从农行四川分行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末,该行在示范区首批试点地区的乡村振兴贷款余额达1072亿元,比年初增加122亿元,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和当地同业;全辖粮食安全领域贷款余额达101.69亿元,比年初增加33.23亿元。

合力创新  让“沉睡乡村”换新颜

中国有句老话叫“猪粮安天下”,凸显了粮食和生猪等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意义。

四川省眉山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养殖场就在距离永丰村不远的太和镇上,达到标准的粪肥被拉到永丰村还田利用,形成一条“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循环道路。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我们养殖业和粮食生产搭上关系的一个体现。”四川眉山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旭红向记者说道。

“万家好”是一家集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有国家级的核心育种场,对乐山、雅安等周围城市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多年来,抵押物缺乏导致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企业“成长的烦恼”。

了解到这个情况,农行眉山分行以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创新推出了“智慧畜牧种业贷”产品——在当地农业局积极推荐下,确定将能繁母猪作为活体抵押物,同时引入第三方公司利用AI算法进行实时监控、信息采集,于2022年投放眉山首笔“智慧畜牧种业贷”1000万元,打破了企业“担保难、融资难”和银行“抵押难、管理难”的双重困境。

“通过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了一批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在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难点堵点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对记者说道。

一座古村的新面貌就是打通金融服务难点堵点而取得的成效。

幸福古村,位于眉山丹棱县顺龙乡。走进群山环绕下的古村,山林里弥漫着耙耙柑、脐橙等果树花开的香气,诱人的樱桃已经开始“羞红了脸”。沿着古村石板路拾级而上,土墙青瓦川西居民院映入眼帘,这里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外景拍摄地,有山有水,因戏结缘,却没有因戏得名。

640.png

 ▲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幸福古村取景处。

“当初剧组拍摄完放鞭炮镜头后,我把没点着的鞭炮拾起来,留着过年放。”今年54岁的村民黄树成向记者讲述童年记忆里的画面,但他的生活最初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曾经的幸福古村由于缺少产业,农民收入低,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待在家里。土生土长的黄树成一直在村里务农,2000年全家一年总收入还不到1000元,无法供家里两个小孩上学。为了赚钱他曾经到非洲多个国家打工,辗转漂泊了十多年。如今,回到家乡的他成了幸福古村旅游公司的后勤主管,靠着务工和种植果树,他和爱人一年收入加起来有20多万元。

“五一黄金周,村里接待游客约1万人,住宿满房。”丹棱县文旅公司副总经理兼丹棱幸福古村公司执行董事黄雷说道。

从“被遗忘”到“稳稳的幸福”,幸福古村焕然一新的背后,离不开多方力量的支持。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四川眉山丹棱县政府推动文旅公司成立幸福古村公司,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发乡村旅游业。农行以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出“全域乡村旅游贷”,授信1.35亿元助力幸福古村基础设施建设。村民通过房屋出租、经营农家乐、从事劳务服务和定期分红等多种形式,收入有了显著提升。2022年末,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880元,较2019年实现翻番。幸福古村也被列入眉山市“新八景”。

640-1.png

 ▲鸟瞰幸福古村。

从“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到如今“生猪可以抵押贷款”,从“被遗忘的角落”到村民们有了“稳稳的幸福”,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金融创新身影闪现。

“近年来,乡村产业新型主体不断涌现、产业业态更加丰富,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关键在于金融创新。”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李玥向记者介绍道,“一年多来,农业银行已在示范区创新‘幸福家园贷’‘良田贷’‘田园综合体贷’等18个特色产品,落地系统内首个‘智慧景区’‘智慧招投’场景项目,对全行乃至银行业创新服务‘三农’发展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倾力搭台  让“大山风物”传四方

2022年12月26日,在长长的汽笛声中,全长915公里的新成昆铁路实现全线贯通运营,旅客从成都南站出发,经过眉山、乐山,不到3个小时就能到达西昌西站。

便利的交通出行为旅游添了一把火。今年“五一”期间,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累计接待游客82.22万人次,其中,有600多年历史文化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昌古城接待游客36.6万人次,成为“西昌旅游”的新地标。

“随着景区客流量的增多,我们现在的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古城内“古夷彝绣”专营店经营户、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服饰传承人米色莫子洛对记者说道。

据米色莫子洛介绍,店里彝族特色服饰和手工制品上精美的图案,都是由经过培训的彝族绣娘在家接单完成。企业通过“培训+订单”方式,带动1000多名绣娘平均每人年增收2100多元,其中就有从“悬崖村”搬迁下来的绣娘。

640-2.png

 ▲建昌古城“古夷彝绣”民族服饰经营店。

“在金融支持下我们扩大生产规模,今年目标是带动绣娘年增收4000元。实现‘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米色莫子洛说道。

走出大山的不仅是彝族绣娘的作品,还有大凉山特色农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核桃产业是凉山州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全州核桃种植面积达1209万亩,干果年产量17万吨。近年来,农行凉山分行创新推出“大凉山扶贫园区贷”产品,支持凉山亿丰油脂有限公司新建核桃油加工厂房和生产线,进一步扩大了核桃油生产规模。公司达到最大产能后,预计年收购核桃干果4—5万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凉山核桃销售难的问题,将直接惠及脱贫户12.4万户、48.6万人。

“什么时候从西昌回来,到时候帮忙捎几箱水果吧。”到西昌的人,总能接上几单“特殊的任务”。这与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密不可分。

安宁河是流经西昌地区的“母亲河”,河水经年冲积成沃野千里,素有“天府第二粮仓”美誉。在大凉山独特的“光、热、水、土”加持下,优质粮食、错季蔬菜、特色水果等产业“茁壮成长”。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内的农行机构也适时推出了“葡萄贷”“花椒贷”“脐橙贷”“核桃产业贷”等各种“土特产”信贷产品,大力推广国家乡村振兴局与农总行共同推出的“富民贷”,满足农户发展生产的需求。截至今年5月末,农业银行在示范区凉山州金阳县、西昌市,累计向1.8万余户农户发放“惠农e贷”53.92亿元,向217户农户发放“富民贷”2210万元。随着一批批农产品上市,农业银行不忘顺水推舟,依托电商平台、各类消费帮扶形式,助力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走出去,前面是个天。易地搬迁的人们走出大山定居社区,彝族绣娘们的刺绣作品被四方旅客带回家,连片的蔬菜种植基地,新鲜果蔬源源不断装车发往各地,各级政府、农行机构合力打造的服务方案、金融产品,正在为“强农兴川”注入强劲活力。

640-3.png

 ▲农行四川凉山昭觉支行深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展流动金融服务。

“农户满意是衡量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创新性’‘示范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农行四川分行相关负责人说道。该行对试点地区客户实施惠农服务、业务办理、信贷投入、渠道服务“四个优先”。截至5月末,该行在全省试点地区的乡村振兴贷款较试点前净增276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农行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下一步,我局也将会同相关部门完成对首批试点地区阶段性工作的总结评估,引导金融机构紧紧围绕‘五大振兴’要求,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在粮食安全、种业振兴、加强农村基础投入、支持农民返乡创业等方面贡献更多金融力量。”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道。

时间“川”流不息,车轮滚滚向前。在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记者看到奋斗者们正朝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发力前行,一个个致富故事在麦浪声中播撒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城乡大地交汇融合,“强农兴川”的故事还在继续……

相关资讯

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探访录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3年07月05日 12时41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更有力宣传好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展现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金融力量,农银报业今年启动了“乡村振兴金看点”融媒体行动,派出多路记者分赴各地,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扎实开展采访、调研。

本期,让我们走进2021年10月启动建设的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一起看看示范区里的振兴新画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探访录

中国城乡金融报记者 李彦赤 何东 通讯员 谢钢

春夏之交的四川乡村,从早到晚一片热闹景象:

清晨,一场新雨过后,四川成都新津区宝墩镇种植基地里的水稻挂满露珠,在这片4500年前就有先民耕作的川西沃野,当代新农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上午9点,距宝墩镇几十公里外的四川眉山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游客们已在粉花碧叶、白墙黛瓦的乡村美景中流连忘返。但永丰村村民无暇他顾,2022年粮食喜获丰收,他们正在抢抓时间打理“天府粮仓”高标准农田。

大凉山西昌,蓝花楹绽放得分外美丽,下午6点,600多年历史的“建昌古城”内仍游人如织,“古夷彝绣”店铺里摆满了当地绣娘们的刺绣,琳琅满目,让游客们挑花了眼。

时至午夜,西昌的喧嚣消失于邛海浓浓夜色中,此时,成都彭州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里依然是人声鼎沸,来自各地的商贩忙着农产品交易,卸车、打包、称重、装车,丰富的菜品奔向全国老百姓的菜篮子……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四川乡村一片盎然景象,利好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涌向乡村一线,已经成立一年半时间的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也正在结出累累硕果。

“活水”浇灌  让“天府粮仓”更丰饶

2021年10月14日,四川迎来一件大事。国家乡村振兴局、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三方共建的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拉开建设大幕。示范区选择在四川眉山市全域以及省内14个县(市、区)开展首批试点。根据共建方案,示范区将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条主线,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示范区建立至今一年半,“区”里“振兴大事”不断。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考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2022年末,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提出在全省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推动以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为代表的各区域差异化发展,并明确了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保障措施。今年5月,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会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立覆盖“天府粮仓”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涉农贷款总量显著增长。

“栽种立夏秧,稻谷满粮仓。”5月初,记者走进彭州市(成都市代管县级市)“天府粮仓”敖平片区十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放眼望去田野间一片绿意盎然。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粮袋子”“菜篮子”保供主阵地和全国“菜篮子”工程标杆,彭州市粮食和蔬菜面积已达137万亩。

640.jpg

 ▲彭州市“天府粮仓”敖平片区十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

正值水稻进入插秧阶段,农民们赶早下地干农活,作为“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的另一主体,银行的客户经理亦抢抓农时,送金融服务到田间地头。“今年农行出台了《天府粮仓贷管理办法》,审批通过了全省首笔彭州‘天府粮仓贷’8.1亿元,主要支持濛阳、敖平片区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等工程项目,助力彭州‘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打造。”农行四川彭州支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四川成都新津区宝墩镇,是承载古蜀农耕文明“宝墩文化”的重要见证地。在宝墩镇龙马村新农汪氏家庭农场,记者见到成都市规模化种粮带头人、新津农村职业经理人、龙马粮农协会会长汪友良。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农人”,汪友良十多年来在成都各地种植水稻2万亩,带动周边农户超过50人发展规模化农业种植。2022年,他被四川省政府评为“农业致富带头人”。

据汪友良介绍,在“天府粮仓”核心片区,他的家庭农场近年来已经建立了2个烘干中心并投入使用,帮助周围农户解决晒粮难题。2022年,他通过成都市打造的金融保险服务平台“农贷通”向农业银行申请到300万元贷款,让农场粮食贮藏中心建设走上正轨。

“现在申请贷款,政府有贴息,对种粮大户每亩也有补贴,坚定了我们种粮的信心。”汪友良介绍道。

记者从成都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了解到,2023年,成都市将巩固提升农业职业经理人选拔培育经验,新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1万名。

农耕文化在四季更替中传承延续,丰收愿景在一个个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实践中照进现实。走进“天府粮仓”永丰片区——四川眉山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不少观光客在“田成方、渠成网、路成行”的田间穿行,一片片种满绿油油水稻的高标准农田延伸至公路边。依托于水稻产业和技术优势,永丰村目前已建成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调研,对当地坚持粮食种植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做法表示肯定。

640-1.jpg

 ▲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

“去年全村水稻平均亩产700公斤,全村水稻总产量超过4000吨,是收成最好的一年!永丰村的农业以粮食生产为核心,这个不会变!”全国人大代表、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向记者介绍道。今年,永丰村围绕“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项目,今年要做到“粮食总产量只增不减、耕作面积只增不减、亩产量只增不减”。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不仅仅是农民的牵挂,更是示范区内金融机构工作的着力点。在四川省唯一全域纳入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地级市——眉山市,农业银行与眉山6个区县政府及眉山天府新区管委会签订“共建天府粮仓合作协议”。在永丰村,农行眉山东坡支行对种粮大户、致富带头人、种粮专业合作社提供专业金融服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该行已对永丰村累计建档561户,“惠农e贷”余额860余万元。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产业振兴,银行给我们种粮大户提供了方便的融资平台,使我们产业发展得到保障。”李雪平说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格局中居于重要战略位置。记者从农行四川分行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末,该行在示范区首批试点地区的乡村振兴贷款余额达1072亿元,比年初增加122亿元,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水平和当地同业;全辖粮食安全领域贷款余额达101.69亿元,比年初增加33.23亿元。

合力创新  让“沉睡乡村”换新颜

中国有句老话叫“猪粮安天下”,凸显了粮食和生猪等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意义。

四川省眉山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养殖场就在距离永丰村不远的太和镇上,达到标准的粪肥被拉到永丰村还田利用,形成一条“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循环道路。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我们养殖业和粮食生产搭上关系的一个体现。”四川眉山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旭红向记者说道。

“万家好”是一家集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饲养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有国家级的核心育种场,对乐山、雅安等周围城市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多年来,抵押物缺乏导致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企业“成长的烦恼”。

了解到这个情况,农行眉山分行以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创新推出了“智慧畜牧种业贷”产品——在当地农业局积极推荐下,确定将能繁母猪作为活体抵押物,同时引入第三方公司利用AI算法进行实时监控、信息采集,于2022年投放眉山首笔“智慧畜牧种业贷”1000万元,打破了企业“担保难、融资难”和银行“抵押难、管理难”的双重困境。

“通过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了一批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在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难点堵点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对记者说道。

一座古村的新面貌就是打通金融服务难点堵点而取得的成效。

幸福古村,位于眉山丹棱县顺龙乡。走进群山环绕下的古村,山林里弥漫着耙耙柑、脐橙等果树花开的香气,诱人的樱桃已经开始“羞红了脸”。沿着古村石板路拾级而上,土墙青瓦川西居民院映入眼帘,这里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外景拍摄地,有山有水,因戏结缘,却没有因戏得名。

640.png

 ▲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幸福古村取景处。

“当初剧组拍摄完放鞭炮镜头后,我把没点着的鞭炮拾起来,留着过年放。”今年54岁的村民黄树成向记者讲述童年记忆里的画面,但他的生活最初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曾经的幸福古村由于缺少产业,农民收入低,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待在家里。土生土长的黄树成一直在村里务农,2000年全家一年总收入还不到1000元,无法供家里两个小孩上学。为了赚钱他曾经到非洲多个国家打工,辗转漂泊了十多年。如今,回到家乡的他成了幸福古村旅游公司的后勤主管,靠着务工和种植果树,他和爱人一年收入加起来有20多万元。

“五一黄金周,村里接待游客约1万人,住宿满房。”丹棱县文旅公司副总经理兼丹棱幸福古村公司执行董事黄雷说道。

从“被遗忘”到“稳稳的幸福”,幸福古村焕然一新的背后,离不开多方力量的支持。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四川眉山丹棱县政府推动文旅公司成立幸福古村公司,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发乡村旅游业。农行以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出“全域乡村旅游贷”,授信1.35亿元助力幸福古村基础设施建设。村民通过房屋出租、经营农家乐、从事劳务服务和定期分红等多种形式,收入有了显著提升。2022年末,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880元,较2019年实现翻番。幸福古村也被列入眉山市“新八景”。

640-1.png

 ▲鸟瞰幸福古村。

从“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到如今“生猪可以抵押贷款”,从“被遗忘的角落”到村民们有了“稳稳的幸福”,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金融创新身影闪现。

“近年来,乡村产业新型主体不断涌现、产业业态更加丰富,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关键在于金融创新。”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李玥向记者介绍道,“一年多来,农业银行已在示范区创新‘幸福家园贷’‘良田贷’‘田园综合体贷’等18个特色产品,落地系统内首个‘智慧景区’‘智慧招投’场景项目,对全行乃至银行业创新服务‘三农’发展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倾力搭台  让“大山风物”传四方

2022年12月26日,在长长的汽笛声中,全长915公里的新成昆铁路实现全线贯通运营,旅客从成都南站出发,经过眉山、乐山,不到3个小时就能到达西昌西站。

便利的交通出行为旅游添了一把火。今年“五一”期间,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累计接待游客82.22万人次,其中,有600多年历史文化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昌古城接待游客36.6万人次,成为“西昌旅游”的新地标。

“随着景区客流量的增多,我们现在的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古城内“古夷彝绣”专营店经营户、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服饰传承人米色莫子洛对记者说道。

据米色莫子洛介绍,店里彝族特色服饰和手工制品上精美的图案,都是由经过培训的彝族绣娘在家接单完成。企业通过“培训+订单”方式,带动1000多名绣娘平均每人年增收2100多元,其中就有从“悬崖村”搬迁下来的绣娘。

640-2.png

 ▲建昌古城“古夷彝绣”民族服饰经营店。

“在金融支持下我们扩大生产规模,今年目标是带动绣娘年增收4000元。实现‘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米色莫子洛说道。

走出大山的不仅是彝族绣娘的作品,还有大凉山特色农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核桃产业是凉山州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板块,全州核桃种植面积达1209万亩,干果年产量17万吨。近年来,农行凉山分行创新推出“大凉山扶贫园区贷”产品,支持凉山亿丰油脂有限公司新建核桃油加工厂房和生产线,进一步扩大了核桃油生产规模。公司达到最大产能后,预计年收购核桃干果4—5万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凉山核桃销售难的问题,将直接惠及脱贫户12.4万户、48.6万人。

“什么时候从西昌回来,到时候帮忙捎几箱水果吧。”到西昌的人,总能接上几单“特殊的任务”。这与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密不可分。

安宁河是流经西昌地区的“母亲河”,河水经年冲积成沃野千里,素有“天府第二粮仓”美誉。在大凉山独特的“光、热、水、土”加持下,优质粮食、错季蔬菜、特色水果等产业“茁壮成长”。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内的农行机构也适时推出了“葡萄贷”“花椒贷”“脐橙贷”“核桃产业贷”等各种“土特产”信贷产品,大力推广国家乡村振兴局与农总行共同推出的“富民贷”,满足农户发展生产的需求。截至今年5月末,农业银行在示范区凉山州金阳县、西昌市,累计向1.8万余户农户发放“惠农e贷”53.92亿元,向217户农户发放“富民贷”2210万元。随着一批批农产品上市,农业银行不忘顺水推舟,依托电商平台、各类消费帮扶形式,助力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走出去,前面是个天。易地搬迁的人们走出大山定居社区,彝族绣娘们的刺绣作品被四方旅客带回家,连片的蔬菜种植基地,新鲜果蔬源源不断装车发往各地,各级政府、农行机构合力打造的服务方案、金融产品,正在为“强农兴川”注入强劲活力。

640-3.png

 ▲农行四川凉山昭觉支行深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展流动金融服务。

“农户满意是衡量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创新性’‘示范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农行四川分行相关负责人说道。该行对试点地区客户实施惠农服务、业务办理、信贷投入、渠道服务“四个优先”。截至5月末,该行在全省试点地区的乡村振兴贷款较试点前净增276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农行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下一步,我局也将会同相关部门完成对首批试点地区阶段性工作的总结评估,引导金融机构紧紧围绕‘五大振兴’要求,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在粮食安全、种业振兴、加强农村基础投入、支持农民返乡创业等方面贡献更多金融力量。”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道。

时间“川”流不息,车轮滚滚向前。在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记者看到奋斗者们正朝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发力前行,一个个致富故事在麦浪声中播撒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城乡大地交汇融合,“强农兴川”的故事还在继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