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聚焦:中国银行助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3年07月16日 19时23分

中国银行总行2018-7-15-15.jpg

题图:中国银行总行  图片来源:中国金融网影像中心  摄影:何世红

近期,中国银行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调查研究成果指导实践,与媒体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组织“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采访团走进江苏、上海,聚焦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科创企业和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典型案例,深入调研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金融实践。

从大国重器到专精特新金融为外贸添“韧劲”:中国银行的“谋”与“思”

金融时报记者 李岚

640.png

 将直径191米、重达139吨的风电机叶轮安全地吊装至110米高度,究竟有多难?

它是目前世界高原山地风机建设的最高纪录,相当于同时将两架空客A320从地面一举提上37层楼顶。震撼吗?在中国,完成这一壮举只要17分钟。

眼下,奇迹的一幕,正在内蒙古广袤的山地丘陵上演。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西北处,地表沟壑纵横随山势波浪般绵延起伏。进入5月以来,平均每3天就有一台同样的巨无霸风机拔地而起。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随着一个30台6.7兆瓦风电机组横空出世,“风电巨人”将张开臂膀迎风布阵,为中国第二大高原托起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之梦。

创造奇迹的,是徐工XCA2600轮式起重机——世界公认的“全球第一吊”。

但这还不是最厉害的。近日,当记者来到江苏实地采访时,徐工机械党委宣传部部长助理刘彬称,作为全球最大起重机制造商,徐工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款刷新全球吊载能力的起重机产品下线。

“制造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脊梁。而某种程度上,工程机械发展水平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徐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康对记者说,徐工能跻身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强,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而伴随着大国重器走向全球,金融服务更是覆盖了集团整个产业链从生产制造、采购到销售的各个环节。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江苏众多外贸企业都是靠制造业起家。过去,江苏面向欧美市场的外贸企业占比较高,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下行、需求持续萎缩影响,江苏进出口增长整体承压。

然而,在记者走访南京、徐州、常州等地多家企业后了解到,在金融机构的不断探索下,一批针对外贸经济新业态的特色金融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助力企业抢订单、拓市场、避风险、降成本,为江苏外贸经济增添了“韧劲”。

目标越宏大

金融需求越复杂

在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外开阔的广场上,起重机、挖掘机、压路机……各式重型工程机械整齐列阵,气势恢宏;骄阳下,山地挖掘机挥动钢铁巨臂,灵活流畅的作业演示令人叹为观止……

640-1.jpg

 徐工集团生产的重型工程机械装备


不过,放眼全球价值链,制造只是中间的一环,销售端创造的效益更为可观。截至目前,徐工产品已出口至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徐工国际化收入突破106亿元,创下单季度历史最高纪录,国际化收入营收占比达到45%。

“我们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张康告诉记者,“徐工提出了珠峰登顶‘两步走’战略目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攀登全球产业珠峰。”

目标越宏大,金融需求就越复杂。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王俊介绍说:“像徐工这样的巨无霸企业,由于经营范围广、区域跨度大,除传统的存贷款、跨境结算等业务外,还涉及司库、跨境资金池、上市公司服务等,这些都对银行金融服务综合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悉,近年来,中行江苏省分行发挥跨境金融优势,为徐工海内外业务提供了多方位金融服务。2022年,该行协助徐工集团提供跨境结算服务17.85亿美元,叙作结售汇业务7.67亿元。

为助力企业走出去,去年该行联动法兰克福分行为徐工德国子公司发放2000万欧元贷款、联动中银香港为徐工海外子公司提供等值约8.5亿元人民币授信支持。该行还积极协助企业加强海外子公司管理,并于今年5月促成徐工与中银香港、中银金科展开合作,为企业提供了包括海外司库管理、境外资金归集、海外融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现在我们对国际金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目前已经与30多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不过,张康坦言,还是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金融进一步支持和探索。

由于徐工大多数设备都价值不菲,客户全款购买压力很大。张康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银行开展工程机械产品的按揭业务,不仅可以减轻客户的资金压力,也有助于我们的设备快速达成销售,实现销售回款的加速闭环。”

徐工加大海外分子公司和销售渠道建设,需要一定的运营资金。传统的内保外贷方式,在效率、成本和汇率风险上把控难度比较大,能否采取海外直贷或者实现内保外贷当地化融资?

另外,通过银行征信等专业风控机制的介入,达到企业、银行、客户三方利益和风控的协同一致,也是当前比较需要的……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更优质的销售端融资产品和服务,促进徐工产品境内外销售。”张康说。

事实上,为更好地支持江苏地区企业“走出去”,各家金融机构都在不遗余力地探索最佳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中行在全国设立了5家结构化融资中心,江苏就是其中之一。中行江苏省分行专门组建了一支“高、精、尖”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向外贸企业提供专业、全面的出口信贷、国际项目融资和跨境并购融资等特色跨境金融服务一体化方案。

南瑞集团出口埃塞俄比亚移动变电站主权融资项目;苏美达船舶、江苏远洋、太仓集装箱、惠生重工出口荷兰EXmar、保加利亚国家航运公司等出口信贷项目……截至目前,中行江苏省分行累计融资金额超20亿美元。

近日,中行江苏省分行与中行东京分行、中行巴拿马分行参与16.3亿美元国际银团,用于为SBM集团开采巴西最大的Buzios深水油气田,配套贷款利率掉期交易也成为江苏市场首笔非居民衍生品业务,标志着江苏市场高端融资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因为专业

所以值得信赖

在外贸依存度高达40%的江苏,同样面对海外市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同类型的企业却各有各的烦恼。

在出海打拼的20多年里,南京市“独角兽”企业——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鲸科技”)就曾遇到过不少困扰。面对记者,公司财务总监葛春燕坦言:“我们对银行的专业知识是非常信赖的。”

相较于硬件交付和货物贸易,软件从解决方案的设计到最终落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而在境外交易中,软件企业需要给国外客户提供对外保函。“由于公司与当地商业银行没有授信关系,如果我们去开具保函的话,会带来很大的资金占用风险。”

报检程序繁琐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之一。“以前,每到年末都有很多款项汇进来却落不了地——因为要等所有资料全部收集齐。”葛春燕记得,“曾经最长的一笔伊拉克回款,由于当时涉及高风险国家,款项前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收到账上。”

情况的改变,始自中行江苏省分行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葛春燕告诉记者:“现在所有这种款项T+1就可以落地了,非常高效,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对销售回款的整体把握,而且资金及时落地还极大地减少了汇率风险。”

据了解,迄今,中行江苏省分行为浩鲸科技提供了国际T/T收付款、国际保函开立、出口信用证收款、结售汇等一系列跨境金融服务。去年,浩鲸科技被纳入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企业,中行江苏省分行通过专人对接业务预审等贴心服务,全年为企业高效落地1.05亿美元的跨境交易量。

2022年,浩鲸科技的海外签单量较上年增长了50%。不过,对于金融,葛春燕还有更多的想法:除正常融资需求外,公司在海外的软件开发类项目主要是承建国际运营商的BOSS和私有云等系统,项目周期和收款周期都比较长。她希望后续加强与银行、中信保等金融机构合作,达成项目型融资的合作场景。

今年6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记者从中行了解到,为提高江苏科创企业融资可得性,该行聚焦企业自身经营及现金流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符合企业经营周期和特点的授信方案,精准给予短、中期流贷、贸易融资、项目贷款等方面的授信支持。尤其是积极探索使用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动产质押等特色缓释措施,让不少轻抵押企业对中行有了更大的信赖。

事情虽然过去了8年,薛红霞还是记忆犹新——作为财务总监,她知道江苏宏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微科技”)一路走来有多不容易。

与很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样,宏微科技的初创期可谓筚路蓝缕。“当时,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缺口很大,还是在常州市科技局协调下,才得到了一些小额科技贷款。”2015年宏微科技挂牌新三板,而此时一位股东却突然提出不再为公司提供担保。“眼看贷款到期,我们一没土地,二没房产,一旦还了就很难续借。”薛红霞跑了不少银行,但都没什么好办法。

“直到中行为我们做了一个创新。”薛红霞回忆说,“毕竟当时在常州是首创,中行从总行到支行,很多人、很多次与我们进行沟通、论证,最终同意用公司新三板股权做质押,给我们发放了1500万元贷款。要不然的话,公司确实是很艰难。”

“近两年汇率变动很大,很多企业的利润就是在汇率一上一下的波动中被全吃掉了。”而让薛红霞感到幸运的是,宏微科技每年进口业务量1000多万元人民币,去年中行江苏省分行帮助他们及时锁汇,获利300多万元。

江苏专精特新企业普遍成立年限不长,行业多分布在电子信息、装备工业、仪器仪表、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具有技术专业性强、行业赛道细、培育阶段长及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目前,我们还在探索一些更好的支持方式,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授信服务。”王俊说。

创新基于眼下

探索意在长远

2022年,连云港东海县一村民向英国人直播卖水晶4小时赚上千美元的消息一度冲上热搜。现在东海这个曾经偏僻落后的苏北县域,已变成村村有主播、人人能带货的水晶之都。

“跨境电商+直播”模式的快速崛起,让东海水晶走向全球。今年1月至5月,东海水晶产业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其中,水晶电商网络销售额约占70%。

然而,生意大火的背后,跨境商户其实有着鲜为人知的痛点。尤其是,跨境电商交易小额高频,若以不占个人年度收汇额度的形式收结汇,商户需要到银行柜面逐笔提交相关交易材料,不仅手续繁琐而且时间成本过高。

为集中给水晶商户提供出口报关、收结汇、出口退税、跨境物流等服务,2019年,东海水晶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应运而生。“建设之初平台资金缺口很大,中行950万元授信帮我们渡过了难关。”该平台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更大的期待来自中行江苏省分行为平台跨境商户探索的一套便利化金融创新方案。

据介绍,针对东海水晶市场跨境电商客户需求,中行江苏省分行设计了包括结算、汇率、授信、财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而它的创新点在于:在征得外管等部门的支持后,中行江苏省分行将上述方案嵌入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也就是把平台原先TOC的模式,改为先TOB再TOC的过程,从而让市场内每一位个人跨境电商客户,都能享受到供应链金融服务。

事实上,与发达的民营经济相呼应,江苏跨境电商数量相当多。不过,记者注意到,当地跨境电商模式多为TOB到TOC或TOB+TOC,与广东等其他外贸大省特点非常不同。中行江苏省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周瀛感叹道:“这对提供金融服务是一个考验,很难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在很多方面做个性化、分散化的服务。”不过,在他看来,如果跨境电商能有较好的发展,就可以很好地支撑整个江苏的外向型发展。

正因为如此,中行对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领域客户需求给予了高度关注。近年来,中行江苏省分行依托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场景化,跨境结算线上化等特色场景,为客户提供了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截至5月末,该行实现国际贸易结算量528.09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747.33亿元,全辖跨境结算客户数达2.2万户,继续领跑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记者实地调研过程中,恰逢中行服务东海水晶跨境电商模式刚刚落地。“还没来得及起名儿呢。”周瀛笑着说。而与此同时,另一个名为“中行—江苏中创跨境保税进口业务银行直连综合项目”的创新,也在加紧研发之中。

据悉,江苏中创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中创”)是江苏省内最大的跨境电商进口平台企业,在德国、新加坡等地均建有海外仓和分支机构。截至目前,已有接近20000家小渠道商和线下零售店以及约40家成熟的国内综合电商平台,接入了江苏中创的系统及平台。

以“打通跨境电商的每一公里”为己任,江苏中创希望,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城、物流、支付、清关体系,为品牌方、运营商和渠道商提供“拎包入驻做跨境”的服务模式。

此前,根据江苏中创跨境贸易往来特点,中行江苏省分行设计打造了一套涵盖结算、汇兑及融资的全流程“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方案;而此次研发的项目,则是针对江苏中创TOC渠道的收单、报关及分账全流程进行了系统对接和产品嵌入。

“以前,企业先通过自己的系统做销售记录单,然后银行收到款再付款形成对账单,而仓单又是另外一个系统。现在我们做的事情是,把这三个系统通过中国银行的主动介入和开发,实现‘三单对碰’、三合一报关,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周瀛介绍说。而相比眼下取得的成果,中行还有更深远的考虑——其实更重要的是,这个模式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周瀛表示,中行希望能和江苏中创共同打造江苏南京的进口电商平台,以后让更多小进口电商可以运用它的管理模式、利用它的通道和平台,实现发展壮大。

“如果真能做成,我觉得中国银行在实践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上,就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周瀛说。


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银行实践

《中国金融》记者 植凤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是2023年经济工作的整体基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向好态势,GDP为284997亿元,增长4.5%,二、三产业稳步恢复,各行业均实现正增长。随着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显效,全国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制造业增速加快,小微企业景气指数回升,工业企业预期有所增强,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开局。近期,记者走进江苏南京、徐州、常州,调研中国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经验与做法。

找准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

走进徐工集团,瞬间会有种置身“巨人国”的错觉,见识了很多“大家伙”:亚洲第一救援高度的登高平台消防车、全球最大后驱刚性矿车、全球最大吨位旋挖钻机、被誉为“全球第一吊”的2600吨全地面起重机以及被誉为“神州第一挖”的国内最大吨位700吨液压挖掘机等。记者在“大开眼界”的同时,真正近距离感受到“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伟大成就。徐工集团属于中国企业500强,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徐工集团时强调,“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握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640-2.jpg

 徐工集团产品微缩展示区   摄影/植凤寅


调研中,徐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殷殷嘱托,始终心怀产业报国志向,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不断解决“卡脖子”问题,让“大国重器”有了中国“芯”。十年磨一剑,攻克了超级移动式起重机七大关键核心技术,完全形成了千吨级起重机自主研制的能力,实现了我国原创、世界领先的重大创新。同时,徐工集团不断加大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开拓。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该行不断调准金融服务的“切入点”。一是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战略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制造业、乡村振兴这六项指标落实在机构考核中,压茬推进。二是深化落实江苏省银保监“四保障、六提升”行动,明确人民币公司信贷新增总量不低于2000亿元,并在总量项下围绕全省重大项目投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小微民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外贸外资等领域配强资源、优化流程、完善机制。三是不断锤炼内功,将服务制造业的工作职能整合进一个团队,更加聚焦;设立科创金融中心,不断优化组织架构,积极服务科创企业;在普惠金融部新设立了乡村振兴团队,提升专业能力。

中国银行徐州分行副行长陈家良介绍,徐州分行多年来积极贯彻国家稳外贸政策,发挥跨境金融优势,为徐工集团海内外业务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在国际结算方面,通过简化资料、优化流程、减费让利等措施,2022年协助徐工集团完成17.85亿美元收付款结算,同时叙做7.67亿美元结售汇业务。在国际业务拓展方面,一是加强海内外机构联动,助力徐工集团走出去:2022年联动法兰克福分行为徐工德国子公司发放2000万欧元贷款、联动中银香港为徐工海外子公司提供等值约8.5亿元人民币授信支持,有力支持徐工集团拓展海外业务,争揽海外市场;二是协助徐工集团加强海外子公司管理。2023年5月,积极促成徐工集团与中银香港、中银金科展开合作,为集团提供包括司库管理、资金归集、海外融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获得高度评价。

我国银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把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工作之一,持续加强信贷投放,全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投向制造业的贷款余额达30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6.1%,有力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前5个月同比增长12.8%。仅就中国银行而言,截至2023年5月末,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增量就达到上年同期的1.5倍,其中计算机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等高技术制造行业增速均超25%,通信设备制造业行业增速超50%。

以“专而全”的金融服务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江苏是民营经济大省,这里已成为“专精特新”企业集聚高地。2023年2月,江苏省政府公布《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0000家。全省多地专门出台金融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成立于2006年的江苏宏微科技有限公司属国家战略支持的半导体行业,是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9月,该公司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业务以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新一代电力电子分立器件及模块为主,提供高效节能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制造及系统的解决方案。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宏微科技正在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4.3亿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给予了大力金融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多分布在电子信息、装备工业、仪器仪表、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具有技术专业性强、行业赛道细、培育阶段长及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的金融服务不仅“专”而且还要“全”。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服务黏性和市场口碑,江苏省分行持续加大资源投入、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一是加强对“专精特新”前沿产业的跟踪研究,采取差异化授信策略。将“专精特新”客群纳入年度行业研究计划,在授信审批阶段,重点关注企业的“软实力”,如技术优势、商业模式、人员团队、研发投入、专利数量和质量、自主品牌、市场前景、外部融资等;对企业的财务表现、缓释措施等“硬实力”给予一定的容忍度,对具备较好成长性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二是创新产品服务,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属融资解决方案。一方面,加大中国银行总行“惠如愿·专精特新贷”服务方案的推广和选择权贷款产品的运用,抢抓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再贷款、“智改数转”贷款贴息等政策机遇,为“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降成本;另一方面,探索使用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动产质押等特色缓释措施,用好用足各地政府贴息、风险补偿金等政策红利,适时引入外部担保机构增信,提高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可得性。三是构建三大联动机制,全面满足“专精特新”企业各项金融服务需求。在授信联动机制方面,公司金融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加强跨条线协同配合,按照客户规模确定责任分工,并根据客户发展及需求变化情况,做好普惠客户向大公司客户的转化衔接,精准匹配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在公私联动机制方面,依托“企业家办公室”服务体系,为“专精特新”企业高管及员工提供个人金融、财富私行、消费金融等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在商投联动机制方面,发挥“一体两翼”综合经营优势,注重行司协同联动,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涵盖“投、贷、债、股、汇、保、证、租”等在内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银行的支持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在科创企业成立初期,提供以支付结算为切入点的通用型金融服务,配套基础结算、银行卡、个人经营贷等产品;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提供包括“苏知贷”“专精特新贷”“高企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对特别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将进入“中银孵鹰贷”项目库进行跟踪维护,引荐中银集团更多资源,得到包括选择权贷款(投贷联动)、可转债等特色产品和服务。针对处于成长期的省级或地市级“专精特新”企业,银行提高风险容忍度,建立了科技金融授信试点模式,为企业提供3000万~8000万元授信审批通道,同时,发挥中银国际和中银证券两大境内外券商优势,以境内外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类型产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针对处于成熟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银行利用全球化与综合化两大特点,结合企业需求,提供包括跨境资金池、跨境并购、结构化融资等产品,持续深化银企战略合作。

中国银行服务外贸新业态的“新”动作

2023年6月召开的全国贸易救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围绕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为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保驾护航。在江苏,记者近距离探访了中国银行是如何发挥国际化优势,支持外贸企业“走出去”。截至2023年5月末,江苏省分行共实现国际贸易结算量528.09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747.33亿元,全辖跨境结算客户数达2.2万户,继续领跑市场。全辖人民币贸易融资余额达524.11亿元,较年初新增52.31亿元;外币贸易融资余额14.16亿美元,较年初新增3.7亿美元。

南京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浩鲸科技)成立于2003年,目前已成为具备全球交付能力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商,在全球拥有16大能力中心,在德国、荷兰、卢森堡、印度、泰国等60多个国家设立了海外子公司及分支机构。2022年,浩鲸科技新晋为南京市“独角兽”企业。作为一家业务遍布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贸企业,浩鲸科技负责人坦言他们非常感激银行给予的“陪伴式金融服务”:从2003年创立之初,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就为其提供跨境支付、跨境担保、跨境贷款、跨境汇款、跨境存款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同时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汇率风险,提供汇率预测、外汇风险管理、外汇期权交易等服务。2022年,江苏省分行还将浩鲸科技纳入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企业,通过便利化的外汇收支流程和个性化的外汇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更加灵活地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资活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640-3.jpg

 浩鲸科技相关负责人在介绍其业务情况  摄影/植凤寅


江苏省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周瀛介绍说,2023年以来,江苏省的外贸情况持续好转,但也有一定承压,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江苏省的对外出口中,对欧美的出口占比较大,因此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也较大;二是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较多,主要是来料加工业务;三是江苏省传统外贸产业占比较大,受国际订单下滑影响较大。面对这些现实问题,该行充分发挥国际化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走出困境。

在新业态业务方面,2022年底江苏省分行创新开发“苏采通”系统对接海门叠石桥市采平台,为当地市场采购贸易市场主体提供线上化收结汇服务;2023年针对连云港东海水晶市场跨境电商客户需求,设计了包括结算、汇率、授信、财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平台公司为市场内的个人跨境电商客户收结汇;针对江苏众创供应链平台的特点,设计了一套涵盖结算、汇兑及融资的全流程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方案。根据省内新业态业务的发展情况,贴近客户需求设计产品方案,助力省内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业务高质量发展。

海外业务方面,江苏省分行充分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跨境组合优势,在政府园区和高端融资两项业务上凸显特色优势。一是协助政府招商、支持境外园区建设。2023年以来,先后联动中银香港、中银投、中银国际、香港分行等在港机构共同支持南京市赴港“服贸试点放大推介大会”及配套金融论坛等活动,联动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参与无锡市赴港澳开展科技与创投主题交流和推介活动,联动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支持扬州市赴杜塞尔多夫招商推介活动,联动布鲁塞尔分行接待无锡市科技招商团。二是以高端融资支持企业“走出去”。中国银行结构化融资中心(江苏),是中国银行境内五家结构化融资中心之一,建设了一支“高、精、尖”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提供专业、全面的出口信贷、国际项目融资和跨境并购融资等特色跨境金融服务一体化方案,全力支持江苏地区企业“走出去”。

采访中,周瀛还特别提到了金融机构发挥职能特长帮助企业“出海抢单”的生动案例。据介绍,面对国际订单下滑的困境,江苏省分行再次发挥国际化优势,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保障“出海抢单”有始有终。一是在前期出台的“出海抢单”跨境金融服务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定制、优化、丰富产品和服务体系,顺畅融资渠道、便利结算服务、缓释跨境贸易风险,将金融支持深度嵌入外贸企业的资金链、供应链、产业链。二是健全出海客群白名单优惠机制,以客户为中心配置资源,搭建跨境结算、交易和贸易融资全场景线上化服务平台,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三是在“出海抢单”这一过程中把服务企业解难纾困贯穿始终,依托集团传统商行业务、综合经营公司的多元化服务以及广泛的海外分支网络,充分发挥外汇业务传统优势,保障企业“出海抢单”平稳落地。

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哪里?一个个微观市场主体给出了答案。虽然此次调研采访到的企业数量有限,但每一位受访企业负责人表达出来的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自信,以及受访企业员工呈现出的积极饱满的工作状态,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给人们带来的信心与希望。


识于微时、伴于成长  银行与小微外贸企业如何双向奔赴?

21世纪财经报道记者 唐婧

一家成立不到一年、注册资本不到150万元的进出口企业想要贷款,该怎么办?罗柯赛(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跑了好多家银行,要么手续特别麻烦要么就是资质不符合要求,兜兜转转最后还是中国银行解决了公司的融资难题,为疫情期间公司业务的高速增长提供了资金支持。

罗柯赛(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注册资本为15万欧元,是奥地利纸业龙头罗柯赛集团在中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企业主营林纸浆及相关产品,同时兼营进口业务与出口业务,境外业务范围涉及全球主要市场,欧洲、美洲、中东等。

曹阳详细介绍了公司曲折的贷款经历。他表示,疫情期间纸张行业的市场需求非常大,一方面消费者对卫生纸等日用品有很强的屯货需求,另一方面电商的高销量也带动了市场对包装纸的旺盛需求。公司有开拓市场的计划,却苦于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支持。后来听说有一种业务叫“外保内贷”,可以让资金实力雄厚的境外母公司为境内子公司提供担保,再从境内分行获得贷款。

“当时我们咨询了好几家银行,虽然大家都有‘外保内贷’这项业务,最后发现只有中行的手续最简单,办理流程最方便。而且中行维也纳分行距离奥地利的罗柯赛总部只有10分钟的路程,母子公司和中行境内外分行之间的沟通特别顺畅。”曹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据了解,罗柯赛(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于2022年在中国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开户,并于2023年开展授信业务合作。中国银行充分发挥了全球化服务、境内外联动的优势,通过上海市分行及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与企业母公司所在地维也纳分行积极联动,以“外保内贷”的方式,由维也纳分行出具融资性保函担保,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据悉,近日中行上海市分行又加大了跨境联动业务的赋能支持,进一步增加跨境联动频次,打造跨境联动长效机制。

具体来看,一是建立跨境服务柔性工作组,集结行业专家和业务骨干,定期跟进与海外分支机构、分行部门、业务单位的合作进展,做到一点接入,全球响应;二是建立与海外分行联动对接周会机制,拉直境内外金融服务链,提升境内外多方沟通效率;三是建立跨境专项工作常态化沟通机制,分行层面定期进行跨境专项工作的探讨与交流。

全方位赋能

做企业跨境业务的“引路人”

诚然,中行上海市分行对罗柯赛(上海)的金融支持只是该行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外保内贷”业务也只是中行琳琅满目的跨境金融产品货架上的一员。

中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部(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陆嫣一介绍,为加强对小微外贸企业的普惠金融高质量服务,该行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问需于企业,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中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上海分公司、海关单一窗口平台、上海联合征信等单位合作,推出了外贸企业“保易融”政策性担保贷款、普惠金融外币贷款、出口型收汇客户专项贷款、“交惠启航·赋能小微”方案等一系列上海特色专项方案,形成了贷款、贸易融资、保函等丰富的产品服务体系。

不过,小微外贸企业需要的远不止跨境金融产品。如今,银企对接既要“融资”也要“融智”,还要实现“线上+线下”综合化服务的齐头并进。

为了帮助小微外贸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中国银行自主研发并首创了“惠如愿·中银e企赢”平台,搭建了集贸易洽谈、投资对接、技术合作、政策解读等为一体的合作平台,帮助企业、园区、地方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找寻合作伙伴,并提供招商引资、扩岗用工、企业管理等场景化服务支持。

今年伊始,依托“惠如愿·中银e企赢”综合化平台,中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还携手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针对外贸企业的“小微外贸荟”银企对接活动。该活动主打“线上+线下”双轮驱动,针对小微外贸企业所面临的“缺订单、缺配套、缺资金、缺用工、缺技术、缺保障、缺物流、缺资讯”八大问题,提供“荟订单”“荟配套”“荟资金”“荟用工”“荟技术”“荟保障”“荟物流”“荟资讯”的“八荟”服务模式,打破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的信息不对称,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并为其提供相关的知识储备支持。

提到小微外贸企业的行业重大活动,不能不提到进博会。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中行已连续五届在进口博览会期间成功举办贸易投资对接会活动,累计为来自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238家参展商、8631家采购商提供了对接撮合与投资促进服务,达成合作意向4800余项。

“以第五届进博会投资贸易投资对接会为例,在中行上海市分行和伦敦分行的共同合作下,一家上海本土的丝巾品牌企业,通过‘中银e企赢’系统的视频对接服务,与远在8个时区之外的一家英国时尚品牌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进博会的对接会现场不胜枚举。”陆嫣一表示。

据了解,第五届进口博览会贸易投资对接会上,中行上海市分行累计为1200家参展商与采购商促成了近300项业务合作,意向成交金额近60亿美元。

全周期支持

做企业发展壮大的“加速器”

一家企业与银行之间最好的缘分,莫过于相识于微时、相伴于成长。一些中行上海市分行曾经精准支持的小微企业,在上海这片开放的沃土上,如今已经成长为行业独当一面的“大树”。

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奕瑞科技”)成立于2011年,经过十多年持续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为数不多掌握非晶硅、IGZO、CMOS和柔性基板四大传感器技术的数字化X线平板探测器生产商之一,为遍布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影像设备企业提供X线技术与服务。

奕瑞科技于2020年9月登陆科创板,上市近三年来业绩快速增长,2020年、2021年、2022年依次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4.84亿元和6.41亿元。目前奕瑞科技的国内交付货值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全球交付货值市场份额第三,不仅实现了X线探测器的国产替代,在海外市场也赢得了一定的市场口碑和一批忠实用户。

早在2014年,奕瑞科技成立初期,中行上海市分行就通过中小微企业授信业务与之开展银企合作,为企业解决了早期融资难结算难的痛点问题。在2020年疫情初期,中行上海市分行还为企业报批了5000万的防疫类授信,用于医疗影像设备制造。

自2020年至今,中行上海市分行积极配合奕瑞科技走出去的战略布局,主动协助企业及其关联公司的境外子公司在当地中行网点开立结算账户,提高企业跨境结算的效能。

中国银行上海市浦东开发区支行副行长杜俊介绍,在与奕瑞科技携手走过的近10年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新的综合性金融需求也在不断产生,需要借助中银集团“商行+综合化”的整体优势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例如,去年奕瑞科技推行了员工的股权激励,其中涉及海外的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这其实是个比较复杂的业务,一方面要联动境内外的券商,另一方面还要符合跨境资金流动的有关规定。为此,我们利用中银集团‘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集团的全牌照优势,圆满完成了客户的需求。”杜俊回忆道。

奕瑞科技财务总监赵凯表示,我们选择合作银行其实是非常谨慎的,主要有两大标准,一个是互相信任,一个是长期扶持。从这个角度来讲,选择中行是毋庸置疑的。公司未来在海外的战略发展还希望得到中行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完善海外业务布局。

2022年9月,总投资超14亿元的奕瑞科技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数字化X线探测器关键技术研发和综合创新基地)项目于张江科学城正式开工,总建筑面积超 7 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公司配套设施、研发环境及工作环境将大幅优化提升,科技成果将加速转化,这家X线探测器生产商的发展将再次迈上一个新台阶。项目的一座座大楼、一间间厂房背后,亦有中行上海市分行默默支持的身影。


金融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上海实践”

央广网记者 冯方

从创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从共建“一带一路”到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数十年来,对外开放一直是中国经济实现腾飞的不二法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开放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金融则是驱动开放引擎的重要动力源泉。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及首个自贸区所在地,上海地区持续上演着一个又一个对外开放的生动案例。近日,央广网记者走进上海,对话港口物流、汽车零部件制造、医疗器械核心部件制造等领域企业,深入探访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上海实践”。

全球化联动 高效赋能“走出去”

位于我国大陆东海岸中部、长江入海口处的上海港,是我国第一大港,也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在这里,码头装卸、仓储堆存等业务展现出一片繁忙景象,一批批集装箱货物经由300多条国际航线,被运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达到4730.3万标准箱,连续十三年保持世界首位,外贸航线连通度蝉联全球第一,高密度、高质量航班持续赋能外贸企业“走出去”。

“在‘走出去’方面,我们多年前就提出了国际化战略,属于公司三大战略之一。”上港集团表示。上港集团由原上海港务局改制而成,是上海港公共码头运营商,于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次年在上交所上市。在上港集团多年运营下,上海港作为双循环战略链接桥头堡和“一带一路”倡议支点的作用持续突显。

2018年,上港集团以色列海法新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上港集团国际化战略落下的重要一子,该项目对金融支持有着巨大的需求。

“海法是以色列的重要港口城市,以色列海法新港项目总投资7亿美元,是当时中资企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节点港口中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刘连军对记者表示,针对上述项目,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上港集团量身定制了一系列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包括ODI(对外直接投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并独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3.4亿美元贷款,用于码头建设、自动化系统打造等。

随着金融活水流入,以色列海法新港建成开港,实现了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智慧港口”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截至2022年底,以色列海法新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5.04万标准箱,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前,以色列海法新港已经成为地中海沿岸自动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最高的港口。”上港集团表示。

为进一步服务好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港集团立足“1+3”战略体系,致力建设世界一流航运枢纽,并着力在科技、区域、业态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这其中,也不乏金融机构支持的身影。例如,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上港集团提供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服务,落地国家外汇便利化新政上海首单试点,并为上港集团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项目提供贷款支持,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上港集团表示:“公司在推进境外项目或服务外贸企业‘走出去’时,非常希望得到专业的金融支持,中国银行的全球网点建设和全球化程度是我们看重的最大优势。”

综合性支持 深化服务“引进来”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于对外开放而言,“引进来”和“走出去”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扎根中国上海百余年的博世集团,就是我国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开放型经济发展开花结果的有力见证者。

博世集团是一家德国工业企业,也是全球汽车零部件头部供应商。据博世中国副总裁蒋健介绍,博世集团早在1909年就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开设亚洲第一家贸易办事处。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博世集团在华发展加速,特别是90年代以来陆续在中国投资建厂。过去十年来,博世集团累计在中国投资达到500亿元,是大型跨国集团长期投资中国市场的代表性企业。

博世集团的投资扩张也曾遇到挑战。“2014年博世中国在安徽芜湖合资设立的一家汽车多媒体公司提出流动性融资需求,其中博世中国占股60%,其他两家中外股东占股40%。”博世亚太区财资负责人范莉对记者介绍,公司希望以集团资金池方式对合资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这样成本更低、灵活度更高,但另两家合资方并不能提供对等的配套融资方式。股东方经过协商,决定向银行寻求金融支持。

落实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以优惠的市场利率迅速提供9000万元信贷支持,以解燃眉之急。通过合资企业结缘后,中国银行对博世集团的金融服务全面深化。2015年,中国银行成功中标成为博世集团在华唯一中资战略合作银行。基于博世集团成员企业数量多、分布广、需求多样的特点,中国银行为其打造了现金管理、账户服务、境内统一流程等多个系统内首例产品或创新服务模式,如涵盖博世中国不同成员企业的综合授信额度、消费品电商渠道收款,以及数字人民币账户等,并依托自身全球化优势,匹配“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的客户经理服务模式,提供更高效的一体化金融服务。

经过银企双方多年共同努力,中国银行已和博世集团在境内及跨境的众多领域建立深入合作关系,并将合作拓展到德国总部等海外层面。

2022年,博世集团在华销售额达到132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中国也连续第三年成为博世集团最大单一市场。“博世集团董事长近期已第二次到访中国,这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国际企业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在采访中,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对记者表示,“博世集团在中国的生产主要是为中国市场服务的,我们每年在中国的产出在持续增加。在商言商,只要市场需要我们的产品,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全周期陪伴 精准浇灌科技创新

呵护实体,浇灌科创。在金融活水助力高质量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既有对大型工业企业的一体化服务,也有对科创类企业的陪伴式支持。

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奕瑞科技”)成立于2011年,经过十多年持续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为数不多掌握非晶硅、IGZO、CMOS和柔性基板四大传感器技术的数字化X线平板探测器生产商之一,为遍布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影像设备企业提供X线技术与服务。

奕瑞科技于2020年9月登陆科创板,上市近三年来业绩快速增长,2020年、2021年、2022年依次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4.84亿元和6.41亿元。目前奕瑞科技的数字化X线探测器产品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全球市场份额前三,不仅实现了X线探测器的国产替代,在海外市场也赢得了一定的市场口碑。奕瑞科技已实现由数字化X线探测器供应商向数字化X线核心部件及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战略转型。

“X光平板探测器是奕瑞科技赖以起步的产品,是普放X光系统里最核心的部件。”奕瑞科技副总裁刘琳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生产的X光平板探测器主要应用于医疗影像和工业检测两大领域,前者包括普放X光机、胃肠机、外科及介入C臂、乳腺钼靶机、牙科CT等,后者包括半导体无损检测、铸件检测、管道焊缝检测、食品及异物检测等。

早在创立之初,奕瑞科技就成为当地金融机构的主动关注对象。中国银行上海市浦东开发区支行副行长杜俊对记者表示:“作为国有行,支持本土科创企业、高端制造业是我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所以中行在公司初创期就主动与他们建立了联系。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中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协助企业解决早期融资难结算难的痛点问题。”

在发展早期,由于品牌优势不突出,奕瑞科技的国内推广并不顺畅,公司首先将目光瞄准了境外市场。对此,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主动协助联络、布置销售渠道,助力企业海外布局。为配合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利用全球化联动优势,为奕瑞科技及其关联公司在日韩、欧美等地的子公司联系当地中国银行分支机构,协助企业在当地开立结算账户体系,优化企业资金运营状况,提高企业跨境结算效能。

从初创期到成熟期,从“走出去”到国产化,金融为科创企业奕瑞科技提供了全周期的陪伴式服务,并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满足新的综合性金融需求。例如,奕瑞科技在去年推行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涉及海外研发、销售团队,业务要求较为复杂,最终,中国银行通过集团化联动,打通海外员工的境内股权激励账户与国内券商的账户连接,圆满完成客户需求。

奕瑞科技财务总监赵凯表示:“公司对于选择合作银行较为理性,主要看重真诚互信和长期扶持,与中国银行的合作我们是十分认同的。后续公司开展境内外业务,希望能继续得到中国银行全球化布局的长期支持。”

在调研之初的座谈交流中,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讲,无论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展外汇、外贸、跨境相关业务中,还是在落实金融创新,推出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创新业务、试点业务等方面,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都在积极探索、精准发力。下一步,在服务国家战略,特别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中国银行还将继续践行金融担当,发挥国有大行的“头雁”作用。

相关资讯

金融聚焦:中国银行助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金融网   2023年07月16日 19时23分

中国银行总行2018-7-15-15.jpg

题图:中国银行总行  图片来源:中国金融网影像中心  摄影:何世红

近期,中国银行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调查研究成果指导实践,与媒体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组织“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采访团走进江苏、上海,聚焦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科创企业和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典型案例,深入调研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金融实践。

从大国重器到专精特新金融为外贸添“韧劲”:中国银行的“谋”与“思”

金融时报记者 李岚

640.png

 将直径191米、重达139吨的风电机叶轮安全地吊装至110米高度,究竟有多难?

它是目前世界高原山地风机建设的最高纪录,相当于同时将两架空客A320从地面一举提上37层楼顶。震撼吗?在中国,完成这一壮举只要17分钟。

眼下,奇迹的一幕,正在内蒙古广袤的山地丘陵上演。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西北处,地表沟壑纵横随山势波浪般绵延起伏。进入5月以来,平均每3天就有一台同样的巨无霸风机拔地而起。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随着一个30台6.7兆瓦风电机组横空出世,“风电巨人”将张开臂膀迎风布阵,为中国第二大高原托起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之梦。

创造奇迹的,是徐工XCA2600轮式起重机——世界公认的“全球第一吊”。

但这还不是最厉害的。近日,当记者来到江苏实地采访时,徐工机械党委宣传部部长助理刘彬称,作为全球最大起重机制造商,徐工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款刷新全球吊载能力的起重机产品下线。

“制造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脊梁。而某种程度上,工程机械发展水平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徐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康对记者说,徐工能跻身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强,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而伴随着大国重器走向全球,金融服务更是覆盖了集团整个产业链从生产制造、采购到销售的各个环节。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江苏众多外贸企业都是靠制造业起家。过去,江苏面向欧美市场的外贸企业占比较高,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下行、需求持续萎缩影响,江苏进出口增长整体承压。

然而,在记者走访南京、徐州、常州等地多家企业后了解到,在金融机构的不断探索下,一批针对外贸经济新业态的特色金融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助力企业抢订单、拓市场、避风险、降成本,为江苏外贸经济增添了“韧劲”。

目标越宏大

金融需求越复杂

在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车间外开阔的广场上,起重机、挖掘机、压路机……各式重型工程机械整齐列阵,气势恢宏;骄阳下,山地挖掘机挥动钢铁巨臂,灵活流畅的作业演示令人叹为观止……

640-1.jpg

 徐工集团生产的重型工程机械装备


不过,放眼全球价值链,制造只是中间的一环,销售端创造的效益更为可观。截至目前,徐工产品已出口至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徐工国际化收入突破106亿元,创下单季度历史最高纪录,国际化收入营收占比达到45%。

“我们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张康告诉记者,“徐工提出了珠峰登顶‘两步走’战略目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攀登全球产业珠峰。”

目标越宏大,金融需求就越复杂。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王俊介绍说:“像徐工这样的巨无霸企业,由于经营范围广、区域跨度大,除传统的存贷款、跨境结算等业务外,还涉及司库、跨境资金池、上市公司服务等,这些都对银行金融服务综合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悉,近年来,中行江苏省分行发挥跨境金融优势,为徐工海内外业务提供了多方位金融服务。2022年,该行协助徐工集团提供跨境结算服务17.85亿美元,叙作结售汇业务7.67亿元。

为助力企业走出去,去年该行联动法兰克福分行为徐工德国子公司发放2000万欧元贷款、联动中银香港为徐工海外子公司提供等值约8.5亿元人民币授信支持。该行还积极协助企业加强海外子公司管理,并于今年5月促成徐工与中银香港、中银金科展开合作,为企业提供了包括海外司库管理、境外资金归集、海外融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现在我们对国际金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目前已经与30多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不过,张康坦言,还是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金融进一步支持和探索。

由于徐工大多数设备都价值不菲,客户全款购买压力很大。张康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银行开展工程机械产品的按揭业务,不仅可以减轻客户的资金压力,也有助于我们的设备快速达成销售,实现销售回款的加速闭环。”

徐工加大海外分子公司和销售渠道建设,需要一定的运营资金。传统的内保外贷方式,在效率、成本和汇率风险上把控难度比较大,能否采取海外直贷或者实现内保外贷当地化融资?

另外,通过银行征信等专业风控机制的介入,达到企业、银行、客户三方利益和风控的协同一致,也是当前比较需要的……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更优质的销售端融资产品和服务,促进徐工产品境内外销售。”张康说。

事实上,为更好地支持江苏地区企业“走出去”,各家金融机构都在不遗余力地探索最佳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中行在全国设立了5家结构化融资中心,江苏就是其中之一。中行江苏省分行专门组建了一支“高、精、尖”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向外贸企业提供专业、全面的出口信贷、国际项目融资和跨境并购融资等特色跨境金融服务一体化方案。

南瑞集团出口埃塞俄比亚移动变电站主权融资项目;苏美达船舶、江苏远洋、太仓集装箱、惠生重工出口荷兰EXmar、保加利亚国家航运公司等出口信贷项目……截至目前,中行江苏省分行累计融资金额超20亿美元。

近日,中行江苏省分行与中行东京分行、中行巴拿马分行参与16.3亿美元国际银团,用于为SBM集团开采巴西最大的Buzios深水油气田,配套贷款利率掉期交易也成为江苏市场首笔非居民衍生品业务,标志着江苏市场高端融资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因为专业

所以值得信赖

在外贸依存度高达40%的江苏,同样面对海外市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同类型的企业却各有各的烦恼。

在出海打拼的20多年里,南京市“独角兽”企业——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鲸科技”)就曾遇到过不少困扰。面对记者,公司财务总监葛春燕坦言:“我们对银行的专业知识是非常信赖的。”

相较于硬件交付和货物贸易,软件从解决方案的设计到最终落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而在境外交易中,软件企业需要给国外客户提供对外保函。“由于公司与当地商业银行没有授信关系,如果我们去开具保函的话,会带来很大的资金占用风险。”

报检程序繁琐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之一。“以前,每到年末都有很多款项汇进来却落不了地——因为要等所有资料全部收集齐。”葛春燕记得,“曾经最长的一笔伊拉克回款,由于当时涉及高风险国家,款项前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收到账上。”

情况的改变,始自中行江苏省分行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葛春燕告诉记者:“现在所有这种款项T+1就可以落地了,非常高效,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对销售回款的整体把握,而且资金及时落地还极大地减少了汇率风险。”

据了解,迄今,中行江苏省分行为浩鲸科技提供了国际T/T收付款、国际保函开立、出口信用证收款、结售汇等一系列跨境金融服务。去年,浩鲸科技被纳入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企业,中行江苏省分行通过专人对接业务预审等贴心服务,全年为企业高效落地1.05亿美元的跨境交易量。

2022年,浩鲸科技的海外签单量较上年增长了50%。不过,对于金融,葛春燕还有更多的想法:除正常融资需求外,公司在海外的软件开发类项目主要是承建国际运营商的BOSS和私有云等系统,项目周期和收款周期都比较长。她希望后续加强与银行、中信保等金融机构合作,达成项目型融资的合作场景。

今年6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记者从中行了解到,为提高江苏科创企业融资可得性,该行聚焦企业自身经营及现金流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符合企业经营周期和特点的授信方案,精准给予短、中期流贷、贸易融资、项目贷款等方面的授信支持。尤其是积极探索使用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动产质押等特色缓释措施,让不少轻抵押企业对中行有了更大的信赖。

事情虽然过去了8年,薛红霞还是记忆犹新——作为财务总监,她知道江苏宏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微科技”)一路走来有多不容易。

与很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样,宏微科技的初创期可谓筚路蓝缕。“当时,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缺口很大,还是在常州市科技局协调下,才得到了一些小额科技贷款。”2015年宏微科技挂牌新三板,而此时一位股东却突然提出不再为公司提供担保。“眼看贷款到期,我们一没土地,二没房产,一旦还了就很难续借。”薛红霞跑了不少银行,但都没什么好办法。

“直到中行为我们做了一个创新。”薛红霞回忆说,“毕竟当时在常州是首创,中行从总行到支行,很多人、很多次与我们进行沟通、论证,最终同意用公司新三板股权做质押,给我们发放了1500万元贷款。要不然的话,公司确实是很艰难。”

“近两年汇率变动很大,很多企业的利润就是在汇率一上一下的波动中被全吃掉了。”而让薛红霞感到幸运的是,宏微科技每年进口业务量1000多万元人民币,去年中行江苏省分行帮助他们及时锁汇,获利300多万元。

江苏专精特新企业普遍成立年限不长,行业多分布在电子信息、装备工业、仪器仪表、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具有技术专业性强、行业赛道细、培育阶段长及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目前,我们还在探索一些更好的支持方式,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授信服务。”王俊说。

创新基于眼下

探索意在长远

2022年,连云港东海县一村民向英国人直播卖水晶4小时赚上千美元的消息一度冲上热搜。现在东海这个曾经偏僻落后的苏北县域,已变成村村有主播、人人能带货的水晶之都。

“跨境电商+直播”模式的快速崛起,让东海水晶走向全球。今年1月至5月,东海水晶产业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其中,水晶电商网络销售额约占70%。

然而,生意大火的背后,跨境商户其实有着鲜为人知的痛点。尤其是,跨境电商交易小额高频,若以不占个人年度收汇额度的形式收结汇,商户需要到银行柜面逐笔提交相关交易材料,不仅手续繁琐而且时间成本过高。

为集中给水晶商户提供出口报关、收结汇、出口退税、跨境物流等服务,2019年,东海水晶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应运而生。“建设之初平台资金缺口很大,中行950万元授信帮我们渡过了难关。”该平台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更大的期待来自中行江苏省分行为平台跨境商户探索的一套便利化金融创新方案。

据介绍,针对东海水晶市场跨境电商客户需求,中行江苏省分行设计了包括结算、汇率、授信、财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而它的创新点在于:在征得外管等部门的支持后,中行江苏省分行将上述方案嵌入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也就是把平台原先TOC的模式,改为先TOB再TOC的过程,从而让市场内每一位个人跨境电商客户,都能享受到供应链金融服务。

事实上,与发达的民营经济相呼应,江苏跨境电商数量相当多。不过,记者注意到,当地跨境电商模式多为TOB到TOC或TOB+TOC,与广东等其他外贸大省特点非常不同。中行江苏省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周瀛感叹道:“这对提供金融服务是一个考验,很难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在很多方面做个性化、分散化的服务。”不过,在他看来,如果跨境电商能有较好的发展,就可以很好地支撑整个江苏的外向型发展。

正因为如此,中行对于跨境电商等新业态领域客户需求给予了高度关注。近年来,中行江苏省分行依托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场景化,跨境结算线上化等特色场景,为客户提供了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截至5月末,该行实现国际贸易结算量528.09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747.33亿元,全辖跨境结算客户数达2.2万户,继续领跑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记者实地调研过程中,恰逢中行服务东海水晶跨境电商模式刚刚落地。“还没来得及起名儿呢。”周瀛笑着说。而与此同时,另一个名为“中行—江苏中创跨境保税进口业务银行直连综合项目”的创新,也在加紧研发之中。

据悉,江苏中创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中创”)是江苏省内最大的跨境电商进口平台企业,在德国、新加坡等地均建有海外仓和分支机构。截至目前,已有接近20000家小渠道商和线下零售店以及约40家成熟的国内综合电商平台,接入了江苏中创的系统及平台。

以“打通跨境电商的每一公里”为己任,江苏中创希望,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城、物流、支付、清关体系,为品牌方、运营商和渠道商提供“拎包入驻做跨境”的服务模式。

此前,根据江苏中创跨境贸易往来特点,中行江苏省分行设计打造了一套涵盖结算、汇兑及融资的全流程“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方案;而此次研发的项目,则是针对江苏中创TOC渠道的收单、报关及分账全流程进行了系统对接和产品嵌入。

“以前,企业先通过自己的系统做销售记录单,然后银行收到款再付款形成对账单,而仓单又是另外一个系统。现在我们做的事情是,把这三个系统通过中国银行的主动介入和开发,实现‘三单对碰’、三合一报关,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周瀛介绍说。而相比眼下取得的成果,中行还有更深远的考虑——其实更重要的是,这个模式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周瀛表示,中行希望能和江苏中创共同打造江苏南京的进口电商平台,以后让更多小进口电商可以运用它的管理模式、利用它的通道和平台,实现发展壮大。

“如果真能做成,我觉得中国银行在实践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上,就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周瀛说。


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银行实践

《中国金融》记者 植凤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是2023年经济工作的整体基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向好态势,GDP为284997亿元,增长4.5%,二、三产业稳步恢复,各行业均实现正增长。随着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显效,全国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制造业增速加快,小微企业景气指数回升,工业企业预期有所增强,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开局。近期,记者走进江苏南京、徐州、常州,调研中国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经验与做法。

找准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

走进徐工集团,瞬间会有种置身“巨人国”的错觉,见识了很多“大家伙”:亚洲第一救援高度的登高平台消防车、全球最大后驱刚性矿车、全球最大吨位旋挖钻机、被誉为“全球第一吊”的2600吨全地面起重机以及被誉为“神州第一挖”的国内最大吨位700吨液压挖掘机等。记者在“大开眼界”的同时,真正近距离感受到“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伟大成就。徐工集团属于中国企业500强,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徐工集团时强调,“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握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640-2.jpg

 徐工集团产品微缩展示区   摄影/植凤寅


调研中,徐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殷殷嘱托,始终心怀产业报国志向,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不断解决“卡脖子”问题,让“大国重器”有了中国“芯”。十年磨一剑,攻克了超级移动式起重机七大关键核心技术,完全形成了千吨级起重机自主研制的能力,实现了我国原创、世界领先的重大创新。同时,徐工集团不断加大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开拓。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该行不断调准金融服务的“切入点”。一是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战略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制造业、乡村振兴这六项指标落实在机构考核中,压茬推进。二是深化落实江苏省银保监“四保障、六提升”行动,明确人民币公司信贷新增总量不低于2000亿元,并在总量项下围绕全省重大项目投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小微民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外贸外资等领域配强资源、优化流程、完善机制。三是不断锤炼内功,将服务制造业的工作职能整合进一个团队,更加聚焦;设立科创金融中心,不断优化组织架构,积极服务科创企业;在普惠金融部新设立了乡村振兴团队,提升专业能力。

中国银行徐州分行副行长陈家良介绍,徐州分行多年来积极贯彻国家稳外贸政策,发挥跨境金融优势,为徐工集团海内外业务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在国际结算方面,通过简化资料、优化流程、减费让利等措施,2022年协助徐工集团完成17.85亿美元收付款结算,同时叙做7.67亿美元结售汇业务。在国际业务拓展方面,一是加强海内外机构联动,助力徐工集团走出去:2022年联动法兰克福分行为徐工德国子公司发放2000万欧元贷款、联动中银香港为徐工海外子公司提供等值约8.5亿元人民币授信支持,有力支持徐工集团拓展海外业务,争揽海外市场;二是协助徐工集团加强海外子公司管理。2023年5月,积极促成徐工集团与中银香港、中银金科展开合作,为集团提供包括司库管理、资金归集、海外融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获得高度评价。

我国银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把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工作之一,持续加强信贷投放,全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投向制造业的贷款余额达30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6.1%,有力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前5个月同比增长12.8%。仅就中国银行而言,截至2023年5月末,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增量就达到上年同期的1.5倍,其中计算机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等高技术制造行业增速均超25%,通信设备制造业行业增速超50%。

以“专而全”的金融服务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江苏是民营经济大省,这里已成为“专精特新”企业集聚高地。2023年2月,江苏省政府公布《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0000家。全省多地专门出台金融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成立于2006年的江苏宏微科技有限公司属国家战略支持的半导体行业,是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9月,该公司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业务以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新一代电力电子分立器件及模块为主,提供高效节能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制造及系统的解决方案。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宏微科技正在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4.3亿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给予了大力金融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多分布在电子信息、装备工业、仪器仪表、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具有技术专业性强、行业赛道细、培育阶段长及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的金融服务不仅“专”而且还要“全”。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服务黏性和市场口碑,江苏省分行持续加大资源投入、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一是加强对“专精特新”前沿产业的跟踪研究,采取差异化授信策略。将“专精特新”客群纳入年度行业研究计划,在授信审批阶段,重点关注企业的“软实力”,如技术优势、商业模式、人员团队、研发投入、专利数量和质量、自主品牌、市场前景、外部融资等;对企业的财务表现、缓释措施等“硬实力”给予一定的容忍度,对具备较好成长性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二是创新产品服务,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属融资解决方案。一方面,加大中国银行总行“惠如愿·专精特新贷”服务方案的推广和选择权贷款产品的运用,抢抓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再贷款、“智改数转”贷款贴息等政策机遇,为“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降成本;另一方面,探索使用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动产质押等特色缓释措施,用好用足各地政府贴息、风险补偿金等政策红利,适时引入外部担保机构增信,提高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可得性。三是构建三大联动机制,全面满足“专精特新”企业各项金融服务需求。在授信联动机制方面,公司金融部、普惠金融事业部加强跨条线协同配合,按照客户规模确定责任分工,并根据客户发展及需求变化情况,做好普惠客户向大公司客户的转化衔接,精准匹配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在公私联动机制方面,依托“企业家办公室”服务体系,为“专精特新”企业高管及员工提供个人金融、财富私行、消费金融等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在商投联动机制方面,发挥“一体两翼”综合经营优势,注重行司协同联动,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涵盖“投、贷、债、股、汇、保、证、租”等在内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银行的支持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在科创企业成立初期,提供以支付结算为切入点的通用型金融服务,配套基础结算、银行卡、个人经营贷等产品;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提供包括“苏知贷”“专精特新贷”“高企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对特别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将进入“中银孵鹰贷”项目库进行跟踪维护,引荐中银集团更多资源,得到包括选择权贷款(投贷联动)、可转债等特色产品和服务。针对处于成长期的省级或地市级“专精特新”企业,银行提高风险容忍度,建立了科技金融授信试点模式,为企业提供3000万~8000万元授信审批通道,同时,发挥中银国际和中银证券两大境内外券商优势,以境内外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类型产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针对处于成熟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银行利用全球化与综合化两大特点,结合企业需求,提供包括跨境资金池、跨境并购、结构化融资等产品,持续深化银企战略合作。

中国银行服务外贸新业态的“新”动作

2023年6月召开的全国贸易救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围绕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为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保驾护航。在江苏,记者近距离探访了中国银行是如何发挥国际化优势,支持外贸企业“走出去”。截至2023年5月末,江苏省分行共实现国际贸易结算量528.09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747.33亿元,全辖跨境结算客户数达2.2万户,继续领跑市场。全辖人民币贸易融资余额达524.11亿元,较年初新增52.31亿元;外币贸易融资余额14.16亿美元,较年初新增3.7亿美元。

南京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浩鲸科技)成立于2003年,目前已成为具备全球交付能力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商,在全球拥有16大能力中心,在德国、荷兰、卢森堡、印度、泰国等60多个国家设立了海外子公司及分支机构。2022年,浩鲸科技新晋为南京市“独角兽”企业。作为一家业务遍布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贸企业,浩鲸科技负责人坦言他们非常感激银行给予的“陪伴式金融服务”:从2003年创立之初,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就为其提供跨境支付、跨境担保、跨境贷款、跨境汇款、跨境存款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同时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汇率风险,提供汇率预测、外汇风险管理、外汇期权交易等服务。2022年,江苏省分行还将浩鲸科技纳入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企业,通过便利化的外汇收支流程和个性化的外汇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更加灵活地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资活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640-3.jpg

 浩鲸科技相关负责人在介绍其业务情况  摄影/植凤寅


江苏省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周瀛介绍说,2023年以来,江苏省的外贸情况持续好转,但也有一定承压,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江苏省的对外出口中,对欧美的出口占比较大,因此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也较大;二是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较多,主要是来料加工业务;三是江苏省传统外贸产业占比较大,受国际订单下滑影响较大。面对这些现实问题,该行充分发挥国际化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走出困境。

在新业态业务方面,2022年底江苏省分行创新开发“苏采通”系统对接海门叠石桥市采平台,为当地市场采购贸易市场主体提供线上化收结汇服务;2023年针对连云港东海水晶市场跨境电商客户需求,设计了包括结算、汇率、授信、财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平台公司为市场内的个人跨境电商客户收结汇;针对江苏众创供应链平台的特点,设计了一套涵盖结算、汇兑及融资的全流程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方案。根据省内新业态业务的发展情况,贴近客户需求设计产品方案,助力省内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业务高质量发展。

海外业务方面,江苏省分行充分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跨境组合优势,在政府园区和高端融资两项业务上凸显特色优势。一是协助政府招商、支持境外园区建设。2023年以来,先后联动中银香港、中银投、中银国际、香港分行等在港机构共同支持南京市赴港“服贸试点放大推介大会”及配套金融论坛等活动,联动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参与无锡市赴港澳开展科技与创投主题交流和推介活动,联动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支持扬州市赴杜塞尔多夫招商推介活动,联动布鲁塞尔分行接待无锡市科技招商团。二是以高端融资支持企业“走出去”。中国银行结构化融资中心(江苏),是中国银行境内五家结构化融资中心之一,建设了一支“高、精、尖”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提供专业、全面的出口信贷、国际项目融资和跨境并购融资等特色跨境金融服务一体化方案,全力支持江苏地区企业“走出去”。

采访中,周瀛还特别提到了金融机构发挥职能特长帮助企业“出海抢单”的生动案例。据介绍,面对国际订单下滑的困境,江苏省分行再次发挥国际化优势,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保障“出海抢单”有始有终。一是在前期出台的“出海抢单”跨境金融服务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定制、优化、丰富产品和服务体系,顺畅融资渠道、便利结算服务、缓释跨境贸易风险,将金融支持深度嵌入外贸企业的资金链、供应链、产业链。二是健全出海客群白名单优惠机制,以客户为中心配置资源,搭建跨境结算、交易和贸易融资全场景线上化服务平台,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三是在“出海抢单”这一过程中把服务企业解难纾困贯穿始终,依托集团传统商行业务、综合经营公司的多元化服务以及广泛的海外分支网络,充分发挥外汇业务传统优势,保障企业“出海抢单”平稳落地。

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在哪里?一个个微观市场主体给出了答案。虽然此次调研采访到的企业数量有限,但每一位受访企业负责人表达出来的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自信,以及受访企业员工呈现出的积极饱满的工作状态,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给人们带来的信心与希望。


识于微时、伴于成长  银行与小微外贸企业如何双向奔赴?

21世纪财经报道记者 唐婧

一家成立不到一年、注册资本不到150万元的进出口企业想要贷款,该怎么办?罗柯赛(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跑了好多家银行,要么手续特别麻烦要么就是资质不符合要求,兜兜转转最后还是中国银行解决了公司的融资难题,为疫情期间公司业务的高速增长提供了资金支持。

罗柯赛(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注册资本为15万欧元,是奥地利纸业龙头罗柯赛集团在中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企业主营林纸浆及相关产品,同时兼营进口业务与出口业务,境外业务范围涉及全球主要市场,欧洲、美洲、中东等。

曹阳详细介绍了公司曲折的贷款经历。他表示,疫情期间纸张行业的市场需求非常大,一方面消费者对卫生纸等日用品有很强的屯货需求,另一方面电商的高销量也带动了市场对包装纸的旺盛需求。公司有开拓市场的计划,却苦于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支持。后来听说有一种业务叫“外保内贷”,可以让资金实力雄厚的境外母公司为境内子公司提供担保,再从境内分行获得贷款。

“当时我们咨询了好几家银行,虽然大家都有‘外保内贷’这项业务,最后发现只有中行的手续最简单,办理流程最方便。而且中行维也纳分行距离奥地利的罗柯赛总部只有10分钟的路程,母子公司和中行境内外分行之间的沟通特别顺畅。”曹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据了解,罗柯赛(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于2022年在中国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开户,并于2023年开展授信业务合作。中国银行充分发挥了全球化服务、境内外联动的优势,通过上海市分行及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与企业母公司所在地维也纳分行积极联动,以“外保内贷”的方式,由维也纳分行出具融资性保函担保,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据悉,近日中行上海市分行又加大了跨境联动业务的赋能支持,进一步增加跨境联动频次,打造跨境联动长效机制。

具体来看,一是建立跨境服务柔性工作组,集结行业专家和业务骨干,定期跟进与海外分支机构、分行部门、业务单位的合作进展,做到一点接入,全球响应;二是建立与海外分行联动对接周会机制,拉直境内外金融服务链,提升境内外多方沟通效率;三是建立跨境专项工作常态化沟通机制,分行层面定期进行跨境专项工作的探讨与交流。

全方位赋能

做企业跨境业务的“引路人”

诚然,中行上海市分行对罗柯赛(上海)的金融支持只是该行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外保内贷”业务也只是中行琳琅满目的跨境金融产品货架上的一员。

中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部(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陆嫣一介绍,为加强对小微外贸企业的普惠金融高质量服务,该行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问需于企业,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中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上海分公司、海关单一窗口平台、上海联合征信等单位合作,推出了外贸企业“保易融”政策性担保贷款、普惠金融外币贷款、出口型收汇客户专项贷款、“交惠启航·赋能小微”方案等一系列上海特色专项方案,形成了贷款、贸易融资、保函等丰富的产品服务体系。

不过,小微外贸企业需要的远不止跨境金融产品。如今,银企对接既要“融资”也要“融智”,还要实现“线上+线下”综合化服务的齐头并进。

为了帮助小微外贸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中国银行自主研发并首创了“惠如愿·中银e企赢”平台,搭建了集贸易洽谈、投资对接、技术合作、政策解读等为一体的合作平台,帮助企业、园区、地方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找寻合作伙伴,并提供招商引资、扩岗用工、企业管理等场景化服务支持。

今年伊始,依托“惠如愿·中银e企赢”综合化平台,中行上海市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还携手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针对外贸企业的“小微外贸荟”银企对接活动。该活动主打“线上+线下”双轮驱动,针对小微外贸企业所面临的“缺订单、缺配套、缺资金、缺用工、缺技术、缺保障、缺物流、缺资讯”八大问题,提供“荟订单”“荟配套”“荟资金”“荟用工”“荟技术”“荟保障”“荟物流”“荟资讯”的“八荟”服务模式,打破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的信息不对称,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并为其提供相关的知识储备支持。

提到小微外贸企业的行业重大活动,不能不提到进博会。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中行已连续五届在进口博览会期间成功举办贸易投资对接会活动,累计为来自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238家参展商、8631家采购商提供了对接撮合与投资促进服务,达成合作意向4800余项。

“以第五届进博会投资贸易投资对接会为例,在中行上海市分行和伦敦分行的共同合作下,一家上海本土的丝巾品牌企业,通过‘中银e企赢’系统的视频对接服务,与远在8个时区之外的一家英国时尚品牌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进博会的对接会现场不胜枚举。”陆嫣一表示。

据了解,第五届进口博览会贸易投资对接会上,中行上海市分行累计为1200家参展商与采购商促成了近300项业务合作,意向成交金额近60亿美元。

全周期支持

做企业发展壮大的“加速器”

一家企业与银行之间最好的缘分,莫过于相识于微时、相伴于成长。一些中行上海市分行曾经精准支持的小微企业,在上海这片开放的沃土上,如今已经成长为行业独当一面的“大树”。

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奕瑞科技”)成立于2011年,经过十多年持续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为数不多掌握非晶硅、IGZO、CMOS和柔性基板四大传感器技术的数字化X线平板探测器生产商之一,为遍布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影像设备企业提供X线技术与服务。

奕瑞科技于2020年9月登陆科创板,上市近三年来业绩快速增长,2020年、2021年、2022年依次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4.84亿元和6.41亿元。目前奕瑞科技的国内交付货值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全球交付货值市场份额第三,不仅实现了X线探测器的国产替代,在海外市场也赢得了一定的市场口碑和一批忠实用户。

早在2014年,奕瑞科技成立初期,中行上海市分行就通过中小微企业授信业务与之开展银企合作,为企业解决了早期融资难结算难的痛点问题。在2020年疫情初期,中行上海市分行还为企业报批了5000万的防疫类授信,用于医疗影像设备制造。

自2020年至今,中行上海市分行积极配合奕瑞科技走出去的战略布局,主动协助企业及其关联公司的境外子公司在当地中行网点开立结算账户,提高企业跨境结算的效能。

中国银行上海市浦东开发区支行副行长杜俊介绍,在与奕瑞科技携手走过的近10年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新的综合性金融需求也在不断产生,需要借助中银集团“商行+综合化”的整体优势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例如,去年奕瑞科技推行了员工的股权激励,其中涉及海外的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这其实是个比较复杂的业务,一方面要联动境内外的券商,另一方面还要符合跨境资金流动的有关规定。为此,我们利用中银集团‘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集团的全牌照优势,圆满完成了客户的需求。”杜俊回忆道。

奕瑞科技财务总监赵凯表示,我们选择合作银行其实是非常谨慎的,主要有两大标准,一个是互相信任,一个是长期扶持。从这个角度来讲,选择中行是毋庸置疑的。公司未来在海外的战略发展还希望得到中行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完善海外业务布局。

2022年9月,总投资超14亿元的奕瑞科技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数字化X线探测器关键技术研发和综合创新基地)项目于张江科学城正式开工,总建筑面积超 7 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公司配套设施、研发环境及工作环境将大幅优化提升,科技成果将加速转化,这家X线探测器生产商的发展将再次迈上一个新台阶。项目的一座座大楼、一间间厂房背后,亦有中行上海市分行默默支持的身影。


金融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上海实践”

央广网记者 冯方

从创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从共建“一带一路”到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数十年来,对外开放一直是中国经济实现腾飞的不二法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开放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金融则是驱动开放引擎的重要动力源泉。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及首个自贸区所在地,上海地区持续上演着一个又一个对外开放的生动案例。近日,央广网记者走进上海,对话港口物流、汽车零部件制造、医疗器械核心部件制造等领域企业,深入探访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上海实践”。

全球化联动 高效赋能“走出去”

位于我国大陆东海岸中部、长江入海口处的上海港,是我国第一大港,也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在这里,码头装卸、仓储堆存等业务展现出一片繁忙景象,一批批集装箱货物经由300多条国际航线,被运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达到4730.3万标准箱,连续十三年保持世界首位,外贸航线连通度蝉联全球第一,高密度、高质量航班持续赋能外贸企业“走出去”。

“在‘走出去’方面,我们多年前就提出了国际化战略,属于公司三大战略之一。”上港集团表示。上港集团由原上海港务局改制而成,是上海港公共码头运营商,于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次年在上交所上市。在上港集团多年运营下,上海港作为双循环战略链接桥头堡和“一带一路”倡议支点的作用持续突显。

2018年,上港集团以色列海法新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上港集团国际化战略落下的重要一子,该项目对金融支持有着巨大的需求。

“海法是以色列的重要港口城市,以色列海法新港项目总投资7亿美元,是当时中资企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节点港口中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刘连军对记者表示,针对上述项目,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上港集团量身定制了一系列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包括ODI(对外直接投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并独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3.4亿美元贷款,用于码头建设、自动化系统打造等。

随着金融活水流入,以色列海法新港建成开港,实现了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智慧港口”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截至2022年底,以色列海法新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5.04万标准箱,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前,以色列海法新港已经成为地中海沿岸自动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最高的港口。”上港集团表示。

为进一步服务好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港集团立足“1+3”战略体系,致力建设世界一流航运枢纽,并着力在科技、区域、业态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这其中,也不乏金融机构支持的身影。例如,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为上港集团提供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服务,落地国家外汇便利化新政上海首单试点,并为上港集团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项目提供贷款支持,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上港集团表示:“公司在推进境外项目或服务外贸企业‘走出去’时,非常希望得到专业的金融支持,中国银行的全球网点建设和全球化程度是我们看重的最大优势。”

综合性支持 深化服务“引进来”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于对外开放而言,“引进来”和“走出去”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扎根中国上海百余年的博世集团,就是我国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开放型经济发展开花结果的有力见证者。

博世集团是一家德国工业企业,也是全球汽车零部件头部供应商。据博世中国副总裁蒋健介绍,博世集团早在1909年就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开设亚洲第一家贸易办事处。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博世集团在华发展加速,特别是90年代以来陆续在中国投资建厂。过去十年来,博世集团累计在中国投资达到500亿元,是大型跨国集团长期投资中国市场的代表性企业。

博世集团的投资扩张也曾遇到挑战。“2014年博世中国在安徽芜湖合资设立的一家汽车多媒体公司提出流动性融资需求,其中博世中国占股60%,其他两家中外股东占股40%。”博世亚太区财资负责人范莉对记者介绍,公司希望以集团资金池方式对合资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这样成本更低、灵活度更高,但另两家合资方并不能提供对等的配套融资方式。股东方经过协商,决定向银行寻求金融支持。

落实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以优惠的市场利率迅速提供9000万元信贷支持,以解燃眉之急。通过合资企业结缘后,中国银行对博世集团的金融服务全面深化。2015年,中国银行成功中标成为博世集团在华唯一中资战略合作银行。基于博世集团成员企业数量多、分布广、需求多样的特点,中国银行为其打造了现金管理、账户服务、境内统一流程等多个系统内首例产品或创新服务模式,如涵盖博世中国不同成员企业的综合授信额度、消费品电商渠道收款,以及数字人民币账户等,并依托自身全球化优势,匹配“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的客户经理服务模式,提供更高效的一体化金融服务。

经过银企双方多年共同努力,中国银行已和博世集团在境内及跨境的众多领域建立深入合作关系,并将合作拓展到德国总部等海外层面。

2022年,博世集团在华销售额达到132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中国也连续第三年成为博世集团最大单一市场。“博世集团董事长近期已第二次到访中国,这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国际企业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在采访中,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对记者表示,“博世集团在中国的生产主要是为中国市场服务的,我们每年在中国的产出在持续增加。在商言商,只要市场需要我们的产品,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全周期陪伴 精准浇灌科技创新

呵护实体,浇灌科创。在金融活水助力高质量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既有对大型工业企业的一体化服务,也有对科创类企业的陪伴式支持。

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奕瑞科技”)成立于2011年,经过十多年持续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为数不多掌握非晶硅、IGZO、CMOS和柔性基板四大传感器技术的数字化X线平板探测器生产商之一,为遍布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影像设备企业提供X线技术与服务。

奕瑞科技于2020年9月登陆科创板,上市近三年来业绩快速增长,2020年、2021年、2022年依次实现归母净利润2.22亿元、4.84亿元和6.41亿元。目前奕瑞科技的数字化X线探测器产品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全球市场份额前三,不仅实现了X线探测器的国产替代,在海外市场也赢得了一定的市场口碑。奕瑞科技已实现由数字化X线探测器供应商向数字化X线核心部件及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战略转型。

“X光平板探测器是奕瑞科技赖以起步的产品,是普放X光系统里最核心的部件。”奕瑞科技副总裁刘琳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生产的X光平板探测器主要应用于医疗影像和工业检测两大领域,前者包括普放X光机、胃肠机、外科及介入C臂、乳腺钼靶机、牙科CT等,后者包括半导体无损检测、铸件检测、管道焊缝检测、食品及异物检测等。

早在创立之初,奕瑞科技就成为当地金融机构的主动关注对象。中国银行上海市浦东开发区支行副行长杜俊对记者表示:“作为国有行,支持本土科创企业、高端制造业是我行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所以中行在公司初创期就主动与他们建立了联系。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中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协助企业解决早期融资难结算难的痛点问题。”

在发展早期,由于品牌优势不突出,奕瑞科技的国内推广并不顺畅,公司首先将目光瞄准了境外市场。对此,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主动协助联络、布置销售渠道,助力企业海外布局。为配合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利用全球化联动优势,为奕瑞科技及其关联公司在日韩、欧美等地的子公司联系当地中国银行分支机构,协助企业在当地开立结算账户体系,优化企业资金运营状况,提高企业跨境结算效能。

从初创期到成熟期,从“走出去”到国产化,金融为科创企业奕瑞科技提供了全周期的陪伴式服务,并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满足新的综合性金融需求。例如,奕瑞科技在去年推行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涉及海外研发、销售团队,业务要求较为复杂,最终,中国银行通过集团化联动,打通海外员工的境内股权激励账户与国内券商的账户连接,圆满完成客户需求。

奕瑞科技财务总监赵凯表示:“公司对于选择合作银行较为理性,主要看重真诚互信和长期扶持,与中国银行的合作我们是十分认同的。后续公司开展境内外业务,希望能继续得到中国银行全球化布局的长期支持。”

在调研之初的座谈交流中,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讲,无论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展外汇、外贸、跨境相关业务中,还是在落实金融创新,推出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创新业务、试点业务等方面,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都在积极探索、精准发力。下一步,在服务国家战略,特别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中国银行还将继续践行金融担当,发挥国有大行的“头雁”作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