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银行家眼中的图片视角:在大巴山大凉山的杨凯生
中国金融网12月21日讯(汗青)著名银行家、摄影家、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中央国家机关摄影协会主席杨凯生先生扶贫摄影展《风——在大巴山大凉山中的杨凯生》 12月21日在北京创景大厦开展。来自金融界、摄影界、新闻界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领导和代表2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开幕式讲话中对杨凯生先生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工商银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和要求,立足“当地所需、工行所能”,动员全行上下积极参与扶贫事业。仅以工行总行定点扶贫的四川大巴山、大凉山地区通江、南江、万源和金阳四个县为例,工行已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00亿元,投入捐赠资金几亿元,工行总行派出扶贫干部106人,探索出一条多元化可持续的扶贫模式。目前,南江县已脱贫,通江、万源正接受脱贫验收,金阳县贫困发生率显著降低。
工行在全国各地县、乡、村直接挂职投身扶贫工作的员工,累计数千人。更多干部员工身在岗位、心系扶贫,以多种方式为扶贫做贡献。其中,杨凯生是既普通又特殊的工行干部。他十进大巴山,五进大凉山,走遍工行总行定点扶贫的四个县,直接推动当地扶贫工作。退休后,他坚持回访扶贫点,积极为当地扶贫工作献计献策,还以“工商银行一名退休员工”身份向当地20多所中小学捐赠40万元书籍。
为记录贫困地区群众奋战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杨凯生深入当地山山沟沟村村户户,记录扶贫工作成效,反映当地乡亲生产生活变化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记录这些历史性变革的初衷是要让更多人受触动、受感染,要燃起更多人心中的扶贫热情。”杨凯生说,“扶贫摄影不是简单猎奇,更不是片面表现落后和痛苦,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扶贫摄影应记录和传播脱贫攻坚这一历史进程。”
这次展览精选了杨凯生拍摄的100余张照片,将远山一角的时代之风定格在观众眼前。
展览开幕当天,由杨凯生、唐珺等人及南开大学金融科技委员会发起设立的“风基金”也正式成立。风基金主要关注贫困妇女及贫困青少年,所募资金主要用于资助通江、南江、万源和金阳四个县开展的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公益项目。该基金是中国扶贫基金会下的一个专项基金。
中国金融网董事长、图片银行、微摄创始人何世红先生(右一)和著名摄影家、中国银行业协会摄影总监唐旭东(右二)在现场分享杨凯生先生作品。林中善/摄影
现场图片实况
杨凯生先生在大巴山大凉山摄影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