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摄影号
加载中...
打赏用户
{{item.NickName?item.NickName :"微摄用户"}}
{{item.Title}}
{{item.Title}}
{{storyInfo.NickName}}
您正在为《{{storyInfo.Title}}》打赏
输入金额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toryInfo.Title}}举报
作者最新摄影号
{{item.Title}}
举报
兵哥记事|清明:多些赞美祭故人
4月4日清明节。正值草木返青的季节,中华大地上数以亿计的民众奔向故乡的墓园,祭奠逝去的先辈和故人,如此壮观的场景堪称世界一景。今天兵哥照例来到位于北京香山南麓的金山陵园祭奠母亲和岳父,同时遥拜同样安葬在这里的两位人大同学和同事。说实话,母亲去世20年,以前来扫墓时,总有些悲悲戚戚,想起往事还不禁落泪。今年和家人来到陵园扫墓踏青,捧着鲜花拾阶而上,伫立代松柏相伴、桃花盛开的墓碑前悼念母亲时,当自己眺望群山、放眼漫山遍野的绿树绿草和鲜花灿烂时,想法有些悄悄的变化。
过去来扫墓时,总习惯于哭哭啼啼、满脸哀愁、心中装满痛苦。其实总是这般哀伤不仅不能让逝者生还,还增加负面心理和压力,就连地下的先辈也不愿意看到这般情景。兵哥粗略地想,清明祭奠故人时能否多一些敬仰,少一些哀伤;多一些赞美,少一些遗憾,多一些平和心态,少一些心中的愁苦,能否用崇敬和赞美的心情祭拜自己的先辈和故人呢?
一,先辈和故人们身上都有一些值得我们敬仰和赞美的东西。中国人骨子里有很深的先辈崇拜的伦理道德思想,那么我们来祭奠时除了哀伤和哀悼之外,是否想过,先辈们除了遗憾地离开了我们,他们的生前以及一生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崇拜、赞美的东西?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兵哥就想起从小带我长大的姥姥奶奶那一辈人,他们解放后不久告别世代居住的河北老家,历尽艰辛到北京闯荡,是何等的不易,没有他们敢为人先、勇闯天涯的举动,能有我们的今天吗?他们的当年那股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再比如,1996年年底,与癌症搏斗了近五年的母亲离世前看到兵哥失声痛哭,她使劲最后一点力气,送给儿子的遗言是“哭什么?”望着母亲坚毅眼神和眼角噙满的泪水,我不敢再哭泣,老人家与癌症顽强搏斗和临终前送给我的这句话,一直是我成长和前进的动力。
前年的冬天,我的岳父何西来先生不幸去世,这位为文学评论奋斗了40余年的老人猝然离世,让很多人顿感遗憾。在抢救的病床上,他多次告诉医生和我们:不要急、慢慢来。岳父的严谨的博学、宽阔的胸怀、平和的心态,同样让我深深地佩服和仰止。我新华社的好友陈启松先生罹患肾衰竭去年50多岁不幸去世,他生前每周要做几次透析非常痛苦,但他多次笑着说,过去得这病,人早就没了,现在活着挺好的……
逝去的亲人或好友身上都有或多或少值得我们客观面对、崇敬和赞美的东西。他们的离世固然让人伤心难过。然而痛苦之后,当我们清明或祭日去给他们扫墓时,如果多怀揣一些平和与赞美之情,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生者的鼓舞与鞭策——我们该如何好好活?怎样才对得起逝者的期待和他们的在天之灵。
二,赞美逝者,尊重生命,鼓励生者活的更好。过去中国也敬仰和赞美逝者,可那些都是帝王将相或是伟大、英雄的人物。比如从小我们去为英雄和烈士扫墓,缅怀他们的事迹,比如我们当年发誓要继承伟大领袖的遗志等等。敬仰和赞美国家的英雄和领袖是值得和应该的。那么在日益尊重普通生命的今天,我们是否也可以多崇敬赞美一下自己的先人,崇敬他们身上那些美好的品德和精神,赞美他们也是对每个生命的尊重
想起逝去的亲友,伤心难过、遗憾和无奈是人之常情。这势必对生者产生一种负面的心理影响。反正人总要死亡,咱就破罐破摔、凑合着活着吧。这时人多少会缺少生的意义和动力。许多人都如此颓废,这个国家和社会还会好吗?多用一些敬仰和赞美的心态祭奠故人,容易保持平和和健康的心态,为了自己、家人和社会好好活着、有价值地活着。
人活一世,总要离开这个世界,不论你生前多么高贵富足、卑微渺小、辉煌苦难。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人有出生、灿烂,也有衰落和死亡。人从生到死是一个自然法则,就像东升西落的太阳。死亡其实也是完成了一个生命伟大的轮回,尽管里面浸满了伤心和泪水,但死亡也是需要尊重的。
三,赞美和敬仰逝者,探索逐渐形成健康、平和的面对死亡的社会观念。中国历史哲学中,有不少类似“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文化和民族思想。千百年来,国人对死亡有一种特别的害怕和恐惧,较少有对死亡的客观、平和的认知和赞誉。
兵哥上下班路上经常路过宣武门天主教堂,偶尔在教堂的墙上看到一句话,大意是:人生于尘土而归于尘土,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为归于尘土而准备。这句话说的有些悲观,但也讲出一些哲学道理。人终有一死,与其恐惧害怕不如好好活在当下。中国人提倡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多是一种口号,过于笼统和概念化,让人看不见摸不着,难于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不如用一些实实在在、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思想来影响人们的行动,逐渐探索和建立对生死的客观而健康的价值观念。
再到清明祭扫时,我们来到绿树掩映、鲜花盛开的逝者墓碑前,除了适度的伤心和哀悼之外,我们还可以轻松踏青赏景,愉悦锻炼身心,观赏大自然的美景,尽情呼吸春天的气息。别忘了,那里有逝去亲人们开心的微笑……
2016年4月4日草